老子山下的繁荣与宁静
作者:娄银生 余增明 吴谷翔 发布时间:2010-06-24 浏览次数:1705
清晨天还透亮时,老子山下的码头上就喧闹起来,湖中捕鱼的大小渔船、岸上鱼贩的货车、摩托车也都嘟嘟嘟地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讨价声、过秤声、装货声此起彼落,渔民们嘴里吆喝着,手里数着钞票,绘就了老子山镇一天中最繁盛而鲜活的图画。同行的江苏省洪泽县人民法院院长尤铁梅告诉记者,生长在这里的法官们驻村入户,作为法治工作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员、法律法规宣传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正悉心维护着水乡的繁荣与宁静。这是6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畔的见闻。
37名法官成了“五大员”
洪泽县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建立,因洪泽湖设置,借洪泽湖得名。全县12个镇,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57平方公里,是个典型的水乡泽国,人口40万,且居住分散,过去有了矛盾纠纷,群众打官司不便也不愿,所以闹心事捂在村里容易激化。
2007年起,洪泽法院把化解涉诉矛盾纠纷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之中,形成了党委领导、政法委牵头,法院与县直各部门、各镇联动化解涉诉矛盾纠纷。为了更加及时地发现和有效化解各类民间矛盾纠纷,更大程度地降低各类矛盾纠纷成讼率,把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源头,该院推出了法治指导员制度。2008年初,该院选出37名政治和业务双过硬的干警派驻到全县各村、社区、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工作,并制定了指导员工作细则和考核办法。至此,洪泽法院的37名法官一下子成了这里的法治工作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员、法律法规宣传员、为民办事服务员,常年奔波在洪泽湖的山水之间。
两镇三年讼案不超10件
法治指导员们揣着感情、带着责任,奔波于水乡联系点,力图把矛盾纠纷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尤铁梅说,法官们往往一个月里能调处各种各样的诉外矛盾纠纷150多件,这样就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了大量涉诉矛盾纠纷的成讼化。
从采访的一些案例中记者明显感到,这里的法治指导员定期进村入户,拉近了群众与法官的距离,老百姓有了大事小情也都很乐意主动寻求法治指导员的建议和帮助。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挂钩老子山镇新滩村的法治指导员、法院民一庭庭长李锦骏接到了村支书的求救电话。村支书在电话里说,急死人了,村里两位渔民为渔塘承包权闹起来了,眼看明天就要发标,到时肯定要大闹腾。第二天一大早,李锦骏辗转100多公里赶到了事发现场,还没闹腾起来的双方当事人得知法官天不亮就从热被窝里爬起赶来的,既惊讶又感动。在感情融通的情形下,李锦骏又对双方进行了耐心疏导和法律释明,很快就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事后,让步的一方感叹“法官办事就是认真负责,说话入情入理,很公道,我就是有点委屈也不能再挑理了”。据说,辖区的蒋坝镇、三河镇连续三年案件成讼不超过10件。
一个法治指导员就是一个工作站
“一个法治指导员,就是一个调解委、就是一个工作站。”这是洪泽县委政法委领导的说法。洪泽法院法治指导员在县劳动保障局、县拆迁办、县医疗单位等驻点办公,强化诉前疏导与调解,使大量的矛盾与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
获取信息,现场化解,这是法治指导员的最大优势。去年10月,辖区的5个村庄的170多名农户因种子质量问题造成了粮食减产。为了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驻村的多名法治指导员联手走村串户,并多次到外地种子公司沟通协调,最终促成种子公司与170多位农户达成赔偿协议。
此外,法治指导员进村入企,不仅动手解决问题,还用心发现问题萌芽。两年来,法治指导员撰写调研报告68篇。院办公室主任戚寿猛介绍说,其中关于林权承包、民间借贷、盗伐林木案件等调研报告均及时转化为相关司法建议,引起县委重视,相关部门还按照司法建议专门发文规范。
悬湖一湖水,情系湖岸人。站在老子山上,洪泽湖边绿草芳洲,渔歌阵阵,湖中碧波荡漾,白帆点点,处处洋溢着纯真质朴的水乡风情。无疑,这里的山山水水也留下了法治指导员的心血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