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塔指引乘风破浪-常州钟楼法院获省集体一等功纪事
作者:尹春晖 王笑一 发布时间:2010-06-29 浏览次数:1730
近年来,常州钟楼区法院努力践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书写骄人业绩——在市中院对各基层法院的综合绩效考核中,该院已连续四年名列全市基层法院前列。2008年,钟楼法院连续第三年荣获省法官协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荣获省集体三等功;2009年,精彩再续,该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妇联联合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光荣称号,档案管理工作以高分通过“五星级”评审,荣获省集体二等功;2010年,更上一层楼,该院被省高院授予人民陪审员工作先进集体,并再获省集体一等功。一年一台阶,三年三大步。如此骄人业绩,靠的是什么?院长夏伟忠的一个比喻生动诠释了精彩成绩背后的秘诀所在:“法院就象一艘船,这艘船之所以能够乘风破浪,日行千里,最离不开的就是航塔的指引,而这一航塔就是能动司法,作为船长,我所能做的就是保证航向。”
支撑点:服务大局
“我们对法院的工作是非常认可的,在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法院的工作很到位,特别是司法建议为我们挽回了很多损失……”这是常林集团法务主管面对钟楼法院领导表达出的肺腑之言。法院究竟做了什么让这个知名全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如此夸赞。这一切均源于该院的能动司法之举。2008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该院顺势而动,积极践行能动司法,在去年初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与“促发展、促和谐”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出16条举措,努力营造促发展、促和谐“五大环境”。3月,举办了与钟楼区纳税前“十佳”、前“十优”企业及四大重点工程,共二十四家重点企业(项目)的“结对挂钩服务企业”活动,出台了八个方面的承诺书。此后,又向相关重点企业发出了联系卡和司法建议书,分管院长、业务庭庭长多次到企业或行业进行法律实务授课。为了能够让百姓享受到更便捷的司法服务,法院于2009年7月推出了派驻法官诉前调解制度,28名法官走出法院,“法律老娘舅”主动走进街道社区,把便民法庭设在百姓家门口,老百姓足不出户就把纠纷就近解决,就近消化。服务举措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认可,也让法院找到了能动司法的支撑点。
源动力:法官助理制度
司法要能动的源动力在哪里?对于钟楼法院而言,毫无疑问应当是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多年的实践和无数鲜活的例子表明,正是法官助理制度激活了干警建功立业这一池春水。2003年,作为省首批法官职业化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18家试点单位,该院开始试水助理制度改革。其后六年,历经三轮改革,该院始终坚持法官助理制度不动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改革之路。人员分类管理,队伍优胜劣汰、法官能上能下,“鲇鱼效应”立即显现,助理干劲十足,活力迸发,能力提升了,积极性提高了。该院一位参加工作三年的助理小贺对此深有体会:“工作上,我们有了压力,但是,助理制度的实施也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成为我们努力工作的源动力。”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近几年来,虽然法院案件受理数量激增,人员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但工作业绩一直位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法官助理制度成为钟楼法院实践能动司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着力点:审判管理
司法的能动性,无论表现形式如何,最终还是要外化于对司法的能动管理上,基于此,钟楼法院的管理才被深深烙上了能动的印记。在这里,管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会议部署和常规的建章立制,那样的方式多少显得有点被动和滞后。更多的是通过院长提示、表彰和督办等制度,进行能动的和积极的管理。今年一季度末,周法官的办案速度与他人相比仍旧是相差悬殊,3月25日,一张院长提示单被送到了周法官手中。此时,周法官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他加班加点,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速度,终于,在二季度以月均结案33件的成绩追赶上去。6月11日,周法官又收到了一张单子,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是一张院长表彰,表彰他办案效率高质量好,他会心地笑了。
主抓手:队伍建设
无论多么完美的理念,离开人的因素都只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能动司法也不例外。也正因此,锤炼一支用能动司法武装起来的干警队伍成为实践能动司法的主抓手。过去,少数干警的工作仅止于传统的坐堂问案,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对百姓的感情淡漠。在这种情况下,该院通过“六个每月一例”并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向陈燕萍同志学习的活动,用能动司法的理念武装干警的头脑,教育干警要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办案,能动司法,主动服务。理念的熏陶结出了行动上的硕果,干警服务的热情高了,对百姓的笑脸多了,与百姓的感情深了,自然,法院的公信力和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提高了。“法官为了我的这个案件真是费了很多心,钟楼法院的法官素质就是不一样,我们信得过!”这是来自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区居民的质朴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真实道出了法官的为民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