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卷舒展向大海
作者:娄银生 发布时间:2010-07-19 浏览次数:1643
意气风发的江苏又一次站在了机遇的门槛前。连云港,位于江苏东北部,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是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7月中旬,记者置身沿海大开发的一角——临港产业区,当年的海浸盐碱地上已经展现了迷人的新绿:蓝天白云之下,7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像展开了一面上好的锦缎,正等待着企业家的巧手前来飞针走线。 自 勇于担当,探索服务大局的司法模式 “举全省之力建设连云港!”沿海开发战略实施后,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连云港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一地一域范畴。连云港法院人在思考:如何在重要决策的参谋、重大项目的顾问、重点企业的服务、重大纠纷的解决中,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重任之下,全市两级法院党组迅速带队走访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与沿海开发休戚相关的重点项目单位与企业,先后制定了《关于为推进沿海开发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市法院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开发区设立一批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意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数次召开“坚持能动司法,服务沿海开发”专项活动推进会。今年6月,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全市法院服务沿海开发司法对策20条出台,将服务沿海开发的能动司法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成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出台后首个全方位、多角度通过强化司法保障机制应对沿海开发的举措,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由此,在服务沿海开发的司法工作的目标上、在优质服务的路径上、在能动司法的动力上、在提高保障的机制上、在开展工作的方法上,确立了连云港法院的司法模式。对此,在 司法紧跟,顺应“三新”产业的加快发展 “打破常规模式,高起点定位;创新开发模式,打牢跨越基础,我们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走创新创优之路。”连云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国海的一席话,给法院的决策者带来了连锁反应:如何将司法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沿海开发创新发展各个层面,形成服务沿海开发的科学、长效司法工作机制?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港城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三新”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173家“三新”企业完成产值326亿元,增长34%,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9%。在高端产业切入,实现跨越发展,重新安排产业项目布点起步中,全市法院迅速建立了涉及转型升级或淘汰的企业纠纷的诉前调解、审理、执行快速通道,主动做好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工作。一年来,全市两级法院运用诉前调解方式及时化解了田湾核电站扩建、中央商务区拆迁以及徐圩新区征地等项目产生的民事纠纷,保证了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 为了给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连云港中院邀请省高院携手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陆续完成对“医药等高科技企业知产保护”、“东海水晶市场知产保护”等多项调研,并出台“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意见”以及“加强对理财、担保公司金融监管的司法建议”等多项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开辟路径,破解和谐发展的矛盾纠纷 在推进沿海开发的进程中,面对“山海港城产”相互争夺空间、发展“洼地”导致资源要素流失等现状,市委围绕发展战略取向,大手笔决策,推动城市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围绕发展空间布局,大手笔创新,为港口、城市、产业发展拉开框架;围绕发展要素支撑,大手笔运作,为汇聚全球优质要素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与之相策应的是,全市两级法院先后设立了涉沿海开发案件合议庭,建立涉重大项目纠纷提前介入、多元化解和联动反应机制,搭建无缝对接平台、构建一张沿海开发司法服务联系网络,开展零距离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向惠民化拓展。连云港中院在港口集团、连云港开发区、徐圩新区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所在地设立5个法律服务工作站,各县区法院在乡镇、社区设立矛盾化解工作室,在30余个国家和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工地设立巡回办案点,构建起覆盖连云港城乡的便民诉讼网络。建立了诉讼“绿色通道”,推出预约立案、电话立案、巡回立案以及“工地法庭”、“移动法庭”等多渠道立、审、执方式,做到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踪到哪里。 沿海开发一年来,全市法院已调处涉及沿海开发各类纠纷3700余件,提出司法建议百余条,避免各类经济损失累计6.7亿余元。两级法院通过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开展联系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活动等延伸审判职能的务实举措,进一步完善了长效工作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了民商事案件迅猛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增幅由去年同期的37%下降至8.5%。 东风吹来满眼新——作为沿海开发的龙头,连云港市委选准开发突破口,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基础;作为服务沿海开发的龙头,连云港法院能动司法,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