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用常规工作取胜,用特色工作出彩。今年上半年收案6000余件,比2007年全年收案还多500余件,审判人员人均结案124件,排在全市法院第一,全省第三。用他们一点一滴的行动,扎扎实实地诠释着“司法为民”。

  特色一:道德法庭

  “俺不离婚了,回家以后一定好好地过日子。”宿城区屠园乡合兴村的一对小两口手拉着手走出法庭,感激地对法官说。这是该院践行能动司法理念,运用“寓教于审”的方式成功调解和好的一个离婚案件。为了有效地开展“寓教于审”工作,该院把“公序良俗”的教育方式引进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创设了民事审判“道德法庭”,在审判案件过程中,专设一个宣讲法律、交流谈心、引导化解、教育感化的程序,使每个案件的审判工作都成为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过程。

  该院从案结事了出发,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把“用法”和“用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延伸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司法职能,避免了很多潜在问题的发生。

  特色二:便民联系卡

  两年前初秋的一天,屠园乡合兴村干部在清理村民拖欠村委会欠款过程中,受到村民阻挠、围攻,当时事态极为严峻。情急之间,该村的一位村干部突然想到了法官“便民联系卡”,便打电话到洋河法庭,请求派人解决事端。法庭干警接报后,驱车十多里,赶到合兴村,通过情理、事理的分析和法律相关规定的宣传,及时妥善地处理了这起村民与村委会之间险些激化的冲突事件。事后,该村村干部感激地说:“多亏了法庭的‘便民联系卡’,否则真的要出大事了!”

  通过发放“便民联系卡”,不仅方便了案件当事人与法官的联系,减少了当事人往返时间,还能使当事人随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同时,群众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向法官咨询,既方便了人民群众也普及了法律知识。今年上半年,该院已发放“便民联系卡”120余张,群众通过“便民联系卡”联系法官调解纠纷10余起,向法官咨询法律等相关知识30余人次。(下转D版)

  特色三:便民诉讼服务包

  “法官到俺村里开庭,村民都受到了法制教育,真是太好了。”宿城区洋河镇街南村党支部书记朱永感慨地说。宿城院转变坐堂审案的被动司法理念,走下审判台,走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用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最大程度的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他们创新巡回审判模式,制作了“便民诉讼服务包”,便民诉讼服务包里各种诉讼材料一应俱全,法官在走访村居社区,调查办案的时候,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街头巷尾,一个“便民诉讼服务包”,就可以临时搭起一个简易的“审判台”,就地立案,就地调查,就地调解,就地开庭。今年以来,他们在法庭辖区村庄社区巡回审判13次。洋河法庭的法官们背着“便民诉讼服务包” 走遍了辖区内的村庄,哪里的老百姓有法律需求,哪里就有法官的身影。看到法庭的法官们时常背着“便民诉讼服务包”走村串户,当地的农民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们是农民群众的“背包法庭”。

  特色四:调解联络员

  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该院还从辖区社区和村居中聘请“调解联络员”。“调解联络员”在办案法官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熟悉民情、经验丰富和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威望等优势,通过“说理”的形式,促使案件当事人在诉前或开庭之前就达成了和解。

  今年5月10日,在该院洋河法庭,周某手捧27500元赔偿款,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该院运用多元能动调解机制,实行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密切配合,经过“调解联络员”的不懈调解,促使案件成功调解结案的典型案例。周某因驾驶手扶拖拉机不慎砸伤自己的左踝部,受伤后不久到陈某开办的骨科进行治疗。治疗后感觉不适,经到医院拍片检查发现后踝骨折关节面明显错位,遂手术治疗后仍造成左踝关节功能部分丧失。周某便找到陈某要求赔偿损失,因陈某拒不赔偿损失,周某一纸诉状便将陈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各项损失35559元。案件受理后,陈某抵触情绪严重,称自己从未开办骨科也没有在骨科行医,对法官避而不见,陈某的家人也不予配合,给审理制造重重障碍。看着周某期待的目光,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将案件委托陈某所在社区的调解联络员进行调解,争取案件的妥善解决。这一方法果然见效,调解联络员通过做陈某家人的工作,终于见到了陈某,将与该案有关的各种法律规定对陈某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向陈某提出了承办法官的调解方案。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工作,陈某终于接受了调解,并将27500元赔偿款交到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