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为经道德作纬 惠山打造助残“轮椅”
作者:赵正辉 华灵芾 发布时间:2012-09-24 浏览次数:1018
助残扶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8月27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作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时表示,要为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实践认识到,涉残案件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法律纠纷,背后却是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司法助残仅靠法律救济还远远不够,必须辅助于道德修补,给予残疾人一把由法律和道德打造的“轮椅”。今年初,该院在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成立“法律与道德关爱基地”,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司法助残活动,使融合了“法”与“德”的司法大爱之光照亮残疾人的心灵。
■有一个维权课堂
和道德讲堂
昔日风光的老板致残后,发妻余女士无情地提出了离婚。现年43岁的余女士是惠山洛社镇杨市人,今年4月,她向惠山法院洛社法庭提交诉状,要求与身有残疾的丈夫苏某离婚,并分割两人的婚房。
承办法官张少云在调查时发现,苏某原是一家私营企业主,小日子曾过得红红火火,可万恶的毒品毁了原本幸福的生活。后来,苏某又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达到精神二级伤残。
此后,苏某的日常起居大多由父母照顾,医疗费用也大部分由他们负担。如今老夫妇年事已高,无力继续照顾身有残疾的儿子,而两人的婚房是苏某唯一的房产,如果分割,苏某将无处可住。
“鹿车共挽,桓氏不恃富而凌鲍宣;卖薪行歌,朱氏乃耻贫而弃买臣。”一个星期后,在法院调解室,张少云给余女士讲了《劝忍百箴》中的两个故事:西汉时,桓少君不因自己家道富裕而轻视丈夫鲍宣,换上粗布短衣与丈夫一起回家;汉武帝时,朱买臣以砍柴为生,其妻不堪清苦离去,最后却因羞愧难当自杀身亡。
余女士面露愧色,张少云接着开导,“浪子回头金不换”,苏某虽曾吸食毒品,但强制戒毒后并未复吸,又无其他导致婚姻破裂的过错存在。“正家之道,始于夫妇,上承祭祀,下养父母”,与丈夫互扶互助、奉养双亲,是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在张少云的疏导劝说下,余女士当场撤回了离婚起诉。
惠山法院院长凌芝认为,涉残纠纷多集中于婚姻家庭、人身损害等民生领域,当事人的伦理道德观在化解矛盾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这时候,“以德服人”比“以法判决”更有效。
“法律与道德关爱基地”成立后,该院选任了10名左右法官担任“法制联络员”,每周都到重托中心为重残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特别强调了“道德宣讲”的内容,做到“三个必讲”:讲权利、讲义务、讲道德。
洛社法庭庭长钱新宏告诉笔者,与普通人相比,残疾人在诉讼活动中更需要道德上的关爱,“每周一次的庭务会,我们都安排时间,对《论语》、《道德经》等经典名篇进行专题学习,不仅提高了干警的综合素质,化解纠纷时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讲”,基地更注重“学以致用”。今年4月10日,重托中心能容纳近百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原告徐某诉被告管某兄弟四人人身损害赔偿案正在这里巡回开庭。
徐某是外地人,一次晚饭后全家散步时,女儿突然跑至路中央而与骑自行车的被告管某发生口角,进而扭打,闻讯而来的其他三人见兄弟吃了亏,纷纷加入“战局”,最终将徐某打伤,引发该起纠纷。
整个庭审,坐在陪审席上的特邀陪审员、重托中心重残人员薛德君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作着记录。
在随后的调解中,薛德君跟其他重残人员一起,对当事人进行劝导,不少旁听者甚至推着轮椅来做工作,原本寸步不让的双方当事人都红了脸,不到半小时就达成了调解协议。
薛德君说,自己从来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和法官一起坐上审判席,在接到法院特邀陪审员聘书的那一刻,他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平等和尊重,纠纷的顺利调结,更是让他涌起一股无比的自豪感。
■有一条司法服务热线
与关爱督导通道
“你好!是老李的爱人吗?我是惠山法院的小赵啊!国庆节快到了,别忘了和孩子一起来中心看老李啊……”9月7日,当笔者找到在重托中心值班的法官赵旭东时,他正在给重残人员老李的家属打电话。
2009年,来无锡打工的老李违章驾驶摩托车,与同样违章驾驶的曹某相撞,这场恶性事故让曾是家中顶梁柱的老李四肢瘫痪,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曹某也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为四级伤残。
由于事故车辆均未购买保险,巨额医药费更是使这两个原本就艰辛度日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悲剧发生后,李家、曹家先后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两人的行为都违反了相关法律,故两人均需向对方给付赔偿款,债务抵消后,曹某还需给付老李18500元,可此时的曹家,根本无力支付赔偿款,李家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双方当事人都是残疾人,且都家境贫困,虽说标的额不大,但可以说每一分都是救命钱。”执行法官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到曹、李两家走访,耐心宽慰病人和家属,用“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身残志坚的事例鼓励他们不要丧失生活的信心,逐步缓和双方的激动情绪。
当了解到事故当天,老李是为了帮朋友蒋某办事才开摩托车外出这一情况后,法官另辟蹊径,用“君子周急不继富”、“相知在急难”等道理与蒋某沟通,争取蒋某的支持;又积极与当地村委沟通,为生活困难的两家人争取物质支持。最终,在法院的努力下,18500元执行款全部执行到位。
今年,在关爱基地法官的努力下,老李入住了重托中心,细心的赵旭东发现,虽然物质条件好了,可老李的脸上却鲜有笑容。原来,当年执行陷入僵局时,情绪激动的妻子曾把瘫痪的他扔在法庭门外,“被家人抛弃”一直是老李的心病。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和老李抱有相同担忧的残疾人不在少数。”于是,在开通“司法助残服务热线”为残疾人员及时提供司法服务的同时,惠山法院同时开设了一条“关爱督导通道”,督促重残人员的家人定期看望,给予其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关心。
“在节日、生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前夕,我们都会联系残疾人家属,让他们做到这'三个必看',并和他们一起看望残疾人,根据实际情况'讲法说德'。”就在笔者与赵旭东交谈时,老李的护工走进办公室,告诉我们老李这些天情绪明显好转,听到这个好消息,赵旭东欣慰地笑了。
有一支法官爱心团队
“妹子,谢谢你,这是我十年来过得最开心的一天!”望着一望无垠的太湖,回首人来人往的广场,站在无锡大剧院门前,重度残疾人王强(化名)紧紧握着惠山法院法官王臻的手,由衷地感谢着。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王强成了植物人。在病床上昏睡了7年后,他居然奇迹般地醒了过来。然而,苏醒后的王强无法面对身体的残障,经常向家人发泄心中的不满,夫妻关系日趋恶化。2009年和2010年,王强的妻子张艳(化名)两次向法院递交离婚诉状。法院两次都未判离,还牵线搭桥,让王强住进了软硬件均一流的重残中心,但他始终意志消沉,认识偏激。
为了更好地倾听重残群体的内心呼声,惠山法院特别在重托中心设立了“法官谈话与心理修复工作室”,同时建立了“三个必谈”的工作制度:每逢节日、生日、特殊日,都要找那些有需要的残疾人或者他们的家属谈一谈。
王臻还清楚地记得,当王强在护工的陪同下第一次走进工作室时,看着她的目光甚至带着些许仇视。“骗子!你们都是骗子!”整整三个小时,王臻只做了一件事--倾听。“他昏迷多年后苏醒,对社会有明显的陌生感,而妻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离他而去,却在他醒后提出离婚,这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必须先让他把这股负面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
随后的两个月内,王强成了工作室的常客,王臻时常找他聊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他一起回忆当初与妻子相知相恋的美好;“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和他笑谈调皮捣蛋的孩子给生活带来的欢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肯定他年轻时辛勤付出后所获得的成功……渐渐的,王强开始向王臻打开心扉,愿意把他心中所想告诉法官。
随着情感的拉近,王臻成了王强口中的“妹子”。4月中旬的一天,王强如往常一样来找王臻聊天:“妹子啊,你看,从2003年到现在,快10年了,我一直待在病房里,我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都变成什么样了!”接到这个特殊的请求,王臻立即与王强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安排好了一切。
5月1日,王臻带着王强的一双儿女出现在病房,王强的眼中充满了惊喜;而当他站在无锡大剧院的门前,听着女儿说“爸爸,我以后赚了钱也带你来这里看演出”时,这个年过四旬的汉子的眼眶湿润了。
重托中心主任唐红军体会说:“法与德,乃珠与璧。只有珠联璧合,方能熠熠生辉。'法官谈话与心理修复工作室'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对亲情回归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