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走出社会管理创新新路子
作者:肖天存 发布时间:2010-10-18 浏览次数:1088
★亮点效应★
关键词:审判工作与社会管理良性互动
☆常州中院出台20多个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全市204名法官与196家企业结对共建,中院16个支部与40多个贫困家庭长期结对提供生活和法律帮助。
☆三年来提出30余个司法建议或调研报告,充分激发了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潜能,实现了推动审判工作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
嘉宾
点评
探寻切入社会管理的良方
江苏省常州市委政法委书记 孙国建
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应急处置的新机制。人民法院要在这一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找准定位,延伸审判职能。常州法院的法官及时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厂房车间,了解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确保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到有的放矢。
常州中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是因为他们设计出了一套贴近实际的工作模式。这种“搭台子、结对子、出点子”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广搭台子,找准着力点,多结对子,打造联动点,频出点子,放大“兴奋点”,用司法的锦囊妙计带动企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用体贴入微的便民服务把司法的触角深入到百姓生活中,用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行政审判与依法行政的良性互动,真正把司法融入社会管理中,融入百姓生活中,融入人文关怀中,既解决了诉争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群众的思想问题,顺应了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时代要求,找到了司法切入社会管理的良方。
法院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江苏省常州市两级法院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搭台子、结对子、出点子”的工作模式,有效发挥了审判工作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辐射作用。
广搭台子:找准着力点
近年来,常州法院先后制订出台十多项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机制,出台了20多个工作意见,积极搭建工作平台,找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着力点。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首先要弄清楚老百姓的需求是什么。为此,常州中院制订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的若干意见》,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与基层单位挂钩联系制度,设立法院开放日,及时掌握群众司法需求,加强法院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同时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派出204名法官,对196家企业定期进行走访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常州法院在全国率先推出民调窗口和诉讼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扎实做好诉前调解和诉讼服务工作,基层法院还分别推出法治村官、派驻法官、速裁中心和各类特色巡回法庭,深入基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多结对子:打造联动点
为整合利用好行政管理资源,常州中院于去年底向市委政法委报送了《关于建立化解行政争议互动联动机制的报告》。今年5月,常州市委办、政府办下发《关于建立化解行政争议互动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七项联合执法机制。各基层法院还与政府法制办签订了和谐共建协议,与司法、公安、工商、消协等部门联合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与共青团、妇联、学校和基层组织建立各类青少年维权机制,与乡镇、公安和司法等建立联调机制,联手化解发生于基层的矛盾纠纷。
多年来,常州中院坚持开展“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16个党支部与溧阳市薛埠镇河口村40户贫困家庭结成了扶贫对子,扶持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帮助解决各类涉农纠纷。近年来,全市法院积极推进与乡镇(街道)、社区(村)和谐共建活动,推进巡回审判工作、开展诉调对接活动、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等措施,加强和谐共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大量涉稳重大问题的发生。
频出点子:放大“兴奋点”
在坚持关口前移,加强预防的同时,对实践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主动为社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帮助有关单位落实防范措施。今年5月,常州中院经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城市拆迁及土地储备工作的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土地收储工作及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11项建议。市委书记范燕青批示认为建议很有针对性。市政府在采纳相关建议的基础上,对全市的拆迁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
2008年以来,全市类似这样被党政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或转化为工作意见的司法建议已有30余次。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审判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常州中院及时推出“服务经济发展,为困难企业排忧解难”五项司法对策,帮助企业完善应对机制。同时起草《关于处理困难企业关停问题的若干建议》,对企业职工工资保障、财产处置、债务处理等提出司法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钟楼法院向常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常州市建设局等职能部门提出的一件司法建议,最终促成了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意见》的出台,为全市范围内农民工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