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调对接润花乡
作者:丛兵 占军 发布时间:2010-11-18 浏览次数:1059
[核心提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指导、社会倡导的“四导”模式,是沭阳县法院诉调对接工作的特色品牌。特色之一,诉调对接并非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而是演化成当地党委、政府及各成员单位一一落地生根的工作举措;特色之二,法院在诉调对接工作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参与者,还是指导者、管理者;特色之三,在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中,诉调对接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当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推手。
关键词:万人诉讼率
[亮点回放]“这个月我们乡打官司的人多不多?”“我们单位万人诉讼率高不高?”每逢月底季末,沭阳县法院诉调对接办公室的电话总是铃声不断,各乡镇以及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电话咨询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万人诉讼率情况。
今年初,沭阳县委政法委下发正式文件《关于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将万人诉讼率纳入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综治工作考核,紧接着又以正式文件下发了《沭阳县万人诉讼率考核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县政法委作为考核主管机构,每季度对全县万人诉讼率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前5名的予以通报表现,对排列后5名的进行通报批评,年终进行综合排名通报,对前10名进行表彰奖励,对后5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年度“平安沭阳建设先进单位”和“维护稳定先进单位”评比资格。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县38个乡镇主要领导都深有感触,万人诉讼率考核压力不小,动力更大,化解社会矛盾不再仅仅是法院的事,地方党委、政府责无旁贷。沭阳县委常委、沭城镇党委书记司东亮,亲自到法院协调行政拆迁纠纷案件。今年以来,沭阳法院行政拆迁案件出现了零强拆、零上访、零发改“三零”现象。该县西圩乡邱庄村有100多户农民,因树木买卖价格争议,擅自扣压买方车辆十余天,乡党委书记苏学山亲自出马,组织协调法庭、派出所和基层调解组织现场办公,仅用半天时间就化解了这起影响农村稳定的经济纠纷。
“万人诉讼率考核,既是诉调对接工作的抓手,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手,促进和推动了法院与地方党委政府和谐共建活动。”据沭阳法院院长李其苏介绍,该院6个基层法庭与辖区乡镇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法庭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乡镇党委也主动邀请法庭列席各乡镇中心工作会议,就矛盾纠纷新动向、康居示范村建设、土地流转中引发的群体性纠纷等,共同商讨,源头化解。今年以来,该院人民法庭列席各乡镇党委中心工作会议54次,向乡镇党委政府提出司法建议87条,诉前化解矛盾纠纷案件712件,民事案件调撤率高达65%以上。
关键词:调解工作室
[亮点回放]膝下有5个儿女、83岁高龄的刘秀英老奶奶却无人赡养;儿子遇车祸去世,15万元赔偿款在儿媳手中,这笔巨款长期以来形成了王树宝老大爷的“心病”;村长程家茂因计划生育工作遭诽闻,妻子怀疑他有外遇闹离婚……这一桩桩看似“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却维系着农村千家万户的和谐稳定。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在沭阳法院人民调解卷宗里,却清晰地记载着这一桩桩家务事被成功化解的过程:儿女孝了,刘奶奶笑了,常年在外地打工的5个子女,每人每月给付母亲100元赡养费,刘秀英老人在镇敬老院安度晚年;误会消了,王大爷“心结”解了,王树宝与儿媳达成协议,15万赔偿款谁也不要,留给孙女今后生活和上学的费用;谣言破了,程村长家庭和了,经人民调解员实地调查,程家茂村长作风正派,诽闻纯属谣言,妻子理解了丈夫,夫妻和好如初。
去年以来,沭阳法院在立案庭及6个基层法庭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每个调解工作室聘请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工资由县财政专款拨付,人员由县司法司主管,业务由法院负责指导和考核。该院人民调解工作室成立后,诉前化解民间纠纷1685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占8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76.6%。今年6月,宿迁市大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沭阳召开,市委领导和与会代表们观摩了沭阳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圆圆的调解桌、温馨的氛围、整齐的卷宗,让大家赞叹不已。
关键词:维权志愿者
[亮点回放]“法官叔叔,我要上学……”今天7月,沭阳法院少年庭谷玉才法官接到一封求助信,从信中得知,写信人是一位16岁女孩,名叫王小珊(化名),家住沭阳县沭城镇七雄社区,今年中考,她以649分的成绩如愿考上县某重点高中,但不幸也随之骤降:王小珊父亲因犯重婚罪入狱,母亲要求离婚期间,又因车祸受伤住院,家中唯一亲人,小珊奶奶也生病去世,王小珊因此失去了生活依靠和经济来源,为了上学,她向少年庭法官伸出了求助之手。
经实地了解核实后,沭阳法院及时启动青少年维权志愿机制。“孩子读书也是我们的责任。”该县某重点中学周校长在谷法官介绍情况后,当即同意录取王小珊,并表示免除一切培养费和学费一万余元,但由于该校是民办高中,书本费和生活费还需2000余元。在谷法官的倡导下,法院干警和七雄社区干群纷纷向王小珊伸出援助之手,先后捐款7000余元汇入了法院少年庭“王小珊助学资金”专用账户。为了解决学籍问题,谷法官又多次与县教育局联系,教育局司局长特事特办,按规定为王小珊补办了学籍。
为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青少年维权中来,沭阳法院与县共青团、教育局、乡镇及社区共同发动和倡导,成立“青少年维权志愿者协会”,会员单位主要领导为“志愿者”,对在青少年维权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经申请批准后,协会颁发“志愿者证书”。该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沭阳县青少年维权志愿者制度》、《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暂行办法》、《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县的青少年维权志愿者网络。在对流浪、失足青少年帮教管理中,沭阳法院还与公安机关联手建立“沭阳县树仁学校”,为特殊人群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彻底改正不良习气,重塑人格,通过劳动获得一技之长,尽快回归社会。该校成立以来,共开设各类培训班40余个,培训失足青少年10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