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基层人民法院互联网工作推进会。会议明确,到12月份,全市13家基层法院互联网站将全部开通。届时,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对感兴趣的事项直接进行浏览。

  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定为司法公开示范单位的南京中院,近年来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工作,公开的范围越来越广,公开向纵深不断推进,公开的形式更加多元。南京中院院长胡道才说:“让司法的一切活动在阳光下运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审判质量。”

  从群众最关切的事公开

  去年10月,一起失火案在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旁听席上坐满了群众,其中还有十多家媒体记者。

  这起失火案之所以引发社会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被告人私自给电动车安装了锂电池,电池在充电中爆燃引发火灾致2名大学生被烟熏死,1名大学生为逃避火灾跳楼摔成重伤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被告人于审判前在网上发布了无罪的辩解,引发了网民的“围观”。

  庭审中控辩双方围绕是电池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还是充电不当造成火灾、是否是电池爆燃引发火灾、是消费者有罪还是电池销售商有罪展开激烈辩论。几次开庭,记者全程跟踪,审判后,主审法官接受采访,详尽阐述案件事实,深刻解读法律。此案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公众和网民了解了案情真相,消除了疑虑,给鼓楼法院送来了掌声。

  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典型个案,通过采取邀请记者旁听、召开新闻发布会、网络庭审直播等方式,向社会公布事实真相,加强舆论引导是南京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一种方法。

  “案件是人民法院生产的主要产品,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推进司法公开,就是要从群众最关切的案件入手,满足群众需求。”胡道才说。

  近年来,南京市两级法院每年受理案件数在13万件以上,许多案件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向法院表达关切愿望。南京中院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每年向社会公布个案5000多件,在回应群众关切中发挥裁判对社会的导向功能。

  不仅如此,南京法院还将司法公开拓展到群众关切的其他司法活动中去。

  不久前,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受南京中院委托向社会发布了司法拍卖公告,位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商务区的两套办公用房将由拍卖公司在该中心公开拍卖。

  据了解,南京地区入册拍卖机构接受的司法委托占平均年业务量的20%到30%。如何确保拍卖机构机会均等、被拍卖人权益不受损害、竞买人公平参与,受到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南京中院经过调研,与市国资委出台相关司法拍卖管理办法,将司法拍卖工作引入第三方参与,实行“阳光拍卖”,即所有司法拍卖活动在法院主导下,对拍卖机构选择采用传统摇号和网上随机两种方式确保机会均等;通过报刊、互联网等途径发布拍卖消息,最大限度地压缩暗箱操作空间;所有拍卖一律在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固定场所进行,所有进场交易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确保拍卖规范。

  南京中院实行“阳光拍卖”的创新做法,被江苏高院作为经验向全省推广,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

  司法公开与时俱进

  “2012年,我们会保质保量完成100档网络庭审直播,并且不回避敏感、有争议的案件。”这是去年底南京中院网络直播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庭审后,胡道才向网友的承诺。

  “到10月份,南京法院已直播公众关注、有典型意义的案件72件,到年底,全市法院将超额完成100档的任务目标。”南京中院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南京中院正式开通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将诉讼服务中心的各项功能全面延伸到互联网上,实现法官与网民键对键、面对面的交流与服务。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南京法院司法公开提供了崭新平台。不仅如此,南京法院还不断开发司法公开的其他项目。

  记者在《南京中院司法公开工作总结报告》中看到,2011年以来,南京法院司法公开内容新颖、亮点纷呈:

  庭审公开,2011年全市约有25万名各界群众旁听庭审,近万名群众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

  成立执行工作110,全天候为申请执行人服务,工作经验被省高院推广。

  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联手,对重大疑难典型案件审判借智借力,确保审判公正。

  巡回审理就地办案,2011年以来,全市法院巡回办案15340人次,审结各类案件1.2万多件,司法与民众互动交融。

  ……

  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有新的需求和期待。他们认真总结司法公开的经验,使每一项司法公开的内容向纵深推进。

  去年10月,南京中院在江宁监狱举行减刑、假释公开开庭,这是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刑法修正案(八)施行之后,南京法院首开先河之举。之前,南京中院出台《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公开听证程序的规定》,对减刑、假释案件审理,除法律、司法解释规定不公开审理的外,所有职务犯罪的减刑、假释案件一律公开听证。南京中院审监二庭庭长方红介绍,减刑、假释案件从过去的书面审理到听证审理再到公开开庭审理,表明南京法院的司法公开之路不断拓宽。

  深扎司法公开之根

  不久前,南京法院举行了新一届人民陪审员的换届选任。与历届选任不同的是,此届人民陪审员选任方法从组织推荐改为“海选”与组织推荐相结合,以“海选”为主,有近3000名群众参加“海选”;人民陪审员人数是上届的3倍;选任对象以基层一线的普通群众为主,占50%。选任工作的变化,表明南京法院推进司法公开及司法民主的决心和行动。

  决心和行动源自南京中院党组对司法公开的深刻认识。他们不断强化干警对司法公开的意识,并采取措施强力推进。

  南京中院对司法公开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在对全市法院系统司法公开现状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司法公开的途径与范围,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设计并勾画了深入推进司法公开的蓝本。

  只有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实的具体举措,司法公开才能深入推进。南京中院制定了《全市法院司法公开工作责任分析及考核办法》,把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每一位干警,变“软任务”为“硬指标”。记者在南京中院看到,该院制定的《全市法院司法公开责任分解及考核办法》,按百分制,对立案公开、庭审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执行公开、审务公开、建立健全司法公开工作机制进行量化,让工作目标和任务一目了然并具可操作性。

  信息化是司法公开的技术保障和依托。南京中院加大投入,搭建审判公开的科技平台,自行设计了庭审“三同步”软件、审判质效管理软件、司法鉴定软件等,使庭审同步更加畅通、审判质效的评判更趋合理、委托拍卖更加透明、司法政务管理的网络化水平更加提高。目前,全市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已基本达到硬件设备完善、网络覆盖法庭、数据即时生成、资源共享互通的规模化、系统化运行管理模式,全市245个审判法庭全部实现“每庭必录”要求,为司法公开各项措施的运行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技术保障。

  与此同时,南京中院还建立“三项工作机制”,即建立工作责任机制、考核评比机制、长效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司法公开的落实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