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鑫鑫,中共党员, 2008年8月进入法院工作,现为沭阳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2010年以来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300余件。2019年,荣获个人二等功。2021年2月被省法院表彰为"全省优秀法官"。

法官手记

点亮人生拐角处这盏灯

"法官姐姐,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找到工作了,感谢您对我的关心,我今后一定会珍惜机会,努力工作,不辜负您的期望……"

听到电话里熟悉的声音,我心里格外高兴。

给我打电话的人叫小安。22岁的小安自幼面部就长有血管瘤,因家境贫寒,未及时治疗,小安的面部严重扭曲变形。为了不成为家庭的负累,小安买了几台游戏机放在村里供他人投币赌博。2015年,检察机关以开设赌场罪将小安起诉至法院。

开庭时,小安始终低着头。开完庭后,他立刻戴上口罩,胆怯地问我:"我不识字,第一次来这么远的地方,一会回家我不知道坐哪辆车?"我不禁心头一酸,带着他来到法院门口的公交站台,在陪他等车的时候,我和言细语地对他说:"这件事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挫折,你还很年轻,勇敢地振作起来,认真改正,今后前途依然光明。"听了我的话后,小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哽咽了起来。

小安被判决后,申请对其暂予监外执行。根据规定,他需要自行到80多公里以外的市级医院参加体检。为此,我多次与宿迁中院协调沟通,鉴定机构最终决定会同相关部门到小安家中进行司法鉴定。最终,小安被决定予以监外执行。

得知裁判结果后,小安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我一直害怕坐牢被人歧视和耻笑,现在回家了,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这次,小安在电话中说:"是法官的温情重新给了我生活的信心,我要过好每一天。"

看到小安走出迷途,踏上了生活的正道,我心中十分欣慰。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能够释放出自己的爱心,就能温暖不幸的人。作为一名办理刑事案件的法官,努力去点亮人生拐角处一盏灯,拯救迷途青年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跨越人生的障碍,这,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衡永红,中共党员,1998年考入邳州法院工作,现任邳州市人民法院碾庄法庭庭长。先后被邳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第二届"最美邳州人",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荣记"2011-2014年度社会综合治理三等功",被省高院和省妇联联合授予首届"江苏优秀女法官"和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并荣立省法院个人二等功。2020年疫情期间工作突出,被邳州市政府评为"最美抗疫法官"。

法官手记

葆有一颗善良柔软的心

这个深冬的早晨,刚到法庭门口,就看到陈小侠又裹着那件分不清男女款式、皱巴巴的棉袄,在寒风中瑟瑟地等候着,旁边还领着两个四五岁模样,年龄相仿的孩子。我连忙招呼她跟我一起进来,她木讷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喜色:"衡庭长,我来领救助款的。"

唉,这是个可怜的女人。快过年了,帮她申请的司法救助款终于发下来了,我赶快通知她来领取,并且还给她准备了4大包旧衣物、两袋米面和两桶油。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比起她和孩子平时身上穿的强多了。她丈夫车祸去世后,她一个人独自带着四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巧的是,造成她丈夫死亡的魏某是一个只有半截身体的残疾人,平时靠乞讨为生,家里只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家徒四壁,根本没有赔偿能力!魏某把行乞几十年攒的钱才买的一辆残疾人电动车,也就是把陈小霞的丈夫撞翻至沟中摔死的"罪魁祸首"变卖了,只够赔偿1000多元,剩下20余万元赔偿款,对魏某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

失去了顶梁柱,陈小侠这一家也是困境重重,只有老大和老二在上学,老三和老四虽然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家贫至今也没能入园。每次看到陈小侠带着那两个不谙世事的幼子来找我时,心里都涌起深深的同情……如果她能拿到钱,孩子就有学上了。

救助款领到后,她笨拙地向我表达谢意,我心里五味杂陈,心酸不已。我时常拷问自己,这么心软是不是不适合做法官?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法乃善良公正之术。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我们做法官的就应该惩恶扬善,心怀悲悯和关怀,对弱小无助者施以援手。如果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只做一个高高在上的裁判者,我觉得那不是一个合格的法官。在接到一个案件时,首要的不就是要了解当事人的诉求是什么吗?如果我们没有怀揣一颗善良之心,不能切身体会他们的困难和疾苦,又如何能真正地帮他们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呢?

我好像真的领悟到了那位哲人所说的"法乃善良公正之术"的含义了。每当当事人称呼我一声"法官"时,我就觉得我得为她们做点什么,我得对得起"法官"这个神圣的名字。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我会永远保持着一颗善良感恩、朴实纯真的心,为国之大义、民之小利尽我所能,奉献绵薄之力!

 

张伟,2010年进入昆山市人民法院工作至今,现任立案庭副庭长、诉调对接中心负责人、一级法官。近五年来,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000余件,多次被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昆山市人民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获评苏州市"十佳人民法官"、全市政法系统十佳巾帼政法干警、昆山市优秀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法官手记

张 伟

永远不要把自己当“官”看

刚入职时,我的"师父"--一位资深的老庭长曾对我说,"法官啊,不能把自己当'官'看,要时刻以群众立场思考问题,这样工作才能深入细致、情法相融。"为审判事业奉献了30多年的老庭长已经退休了,而他当初给予的教诲却始终鞭策着我不断前行。

多年前我主审了一起特殊的赡养纠纷,原告是80多岁的老人,身体硬朗、子女孝顺,照理说正是得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然而,她却将五个子女告上法庭,诉求居然是要求子女配合办理入住养老院的手续。子女们坚决不同意,认为这让他们在村里"非常没有面子",老人态度坚决,几次在援助律师的陪同下找我倾诉。

起初,我也不理解老人的想法,有子女在身边照顾难道不好吗?多次交心谈话后,我才慢慢理解了她:老伴去世后的六年里,老人虽然与儿子共同生活,但总是磕磕绊绊,现在年纪大了,子女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她不想再给孩子添负担……每当谈到动情处,老人总会含泪对我说:"只要他们想着我,可以去养老院看我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次与老人交谈后我的心情都很复杂,子女如何做才是"孝顺"?站在母亲的角度我能够理解老人的选择,这或许是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站在裁判者的角度,老人的诉求又与主流乡土民俗相悖。几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多方调查、反复权衡后,我最终支持了老人的诉求。拿到判决书的那天,老人连连向我致谢,言语中满是感激。

几个月后我到养老院回访,看到老人正与其他老人们聊天晒太阳。老人告诉我,子女们会定期过来探望她,平时也有这些老朋友陪着她…老人祥和的笑容是对我工作的最大鼓励。

群众立场成了我审理案件始终坚持的原则,近些年我在诉调对接岗位上,也逐渐更加明白,简案快审不仅考验的是速度,更多的是真正怀揣为民情怀,定分止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