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法律宣讲者,去年,全国20余个省市高级讲坛都留有她专注的身影,她那朴实生动的演讲征服了每一名与会者;她是一位情法交融的法官,扎根在小小的工作室里,苦口婆心地协调一桩又一桩民事案件,帮助一个又一个困境中人;她又是一位可亲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江苏靖江机关单位、坊间村头、园区企业,她拎着包不知疲累地调研,而调研的一些民生问题本不属于她的工作范畴。

 

又是一年“两会”时。“两会”召开的前夕,全国人大代表、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阴园区人民法庭副庭长陈燕萍,在离靖的最后一天,还不忘就自己关心的珍贵渔业资源保护问题,专程赶到农委,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0081月,陈燕萍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前三次“两会”上,陈燕萍为法院以及其他行业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建议,部分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落实。

 

平时生活中,“察民情、听民声”已成为陈燕萍工作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陈燕萍留意到,一些民事案件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往往确实没有履行能力,此时,申请执行人再次面临“有苦无处诉”,在非常困难的境地往往采取极端手段。陈燕萍调研后,认为这中间缺乏了制度性的救助措施,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法律的及时保护。

 

陈燕萍调研全国情况后发现,一些地方建立了“特困群众执行救助基金”,但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救助基金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来源没有保证,救助基金数额不均衡等。经过缜密思考,陈燕萍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特困群众执行救助基金”,并从法律制度上给予明确,使其成为通行的制度。财政、民政等政府主管部门,就“特困群众执行救助基金”的设立程序、资金来源和资金数额,出台专门文件给予规范和保障,真正使该救助基金有稳定资金来源,长期发挥作用。去年,陈燕萍在全国两会上郑重递交了此议案。

 

如今,一个针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机制在靖江已然运行。

 

当“陈燕萍工作法”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时,陈燕萍正不停地跳跃在多个身份里,走过一个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在江苏代表团驻地京西宾馆,面对记者的采访,陈燕萍拿出了《关于建立法院队伍与其他部门双向交流任职制度的建议》、《关于建立与审判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法官工资制度的建议》等议案。她认为,审判权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目前法官队伍却呈现出专业能力强、综合能力偏弱的现象,很大一部分法官是直接来自法律院校经历单一,不适应复杂的法律和社会现实。经过长期调研思考,她建议当前要逐步建立法院队伍交流工作规划制度,加强法官干部队伍与其他部门间干部交流,其次建立法院队伍与其他部门双向交流任职制度,以增强法官队伍活力,改进法官队伍结构,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让法官在其他部门单位工作中增加不同的见闻和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