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院“初”体验
作者:杨洋 发布时间:2021-04-29 浏览次数:13919
通过2019年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法院工作已经快2年了,两年来基本都是在执行局工作,可以说这算是我入职法院以后的“第一份”工作。
执行相对于审判而言,具有其独特的一面。执行法官既要知晓法律条文,除了执行方面的,还要懂刑事、民事的法律知识;也要深刻了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谈不上“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但也差不了多少。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执行人员不仅要对他人的心理有所了解,还要不断学习掌握甚至精通信息化,因为这关系着我们能否将案件从实际意义上执行完毕,通俗来说就是帮申请人“要到钱”,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实体权利。
记得去年疫情期间,有一天下午,公安布控到一名“老赖”,30来岁,涉案标的2万出头,几年下来,但这名“老赖”就是不还钱。
立案执行后,我们通过执行措施,也没有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房屋、汽车等财产,银行账户里也没有钱,并且一直找不到被执行人。我们都在想这次好不容易布控到被执行人,一定要把2万多元的案子结掉。
执行局的夏明副局长和承办案件的赵传豹主任,情理结合,好说歹说,被执行人态度蛮横,一口咬定就是没钱。就在此时,夏局说,查验被执行人的手机,这时被执行人眼神有点不对劲,而且眨眼频率明显变快了。询问被执行人后输入锁屏密码,发现手机欠费,流量用不了,微信和支付宝打开后无法查看数据,这时被执行人语气又开始硬气了。这时我想起来,可以通过“热点”连接上网,于是我立马打开自己手机热点,连接被执行人的手机网络。
点开被执行人手机里的支付宝和微信后发现,查询到其前两天还有大额交易流水,除此之外,其他每个月流水明细都不低于6000元。面对这一“铁证”之后,被执行人终于不再“狡辩”,最终同意“凑钱”履行还款义务。
执行工作维护着法律最后的底线和尊严,是捍卫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工作虽苦累,但也是人生积攒的智慧和经验。法律看似无情,实则有温度,这温度在于执行法官的“心意”,通过所有执行人的行为传递下去,于无声处温暖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