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突围:执行法官大变身
作者:徐健 李冠颖 发布时间:2011-04-08 浏览次数:1065
执行难,执行法官更难。
铜山法院执行局活跃着19名执行法官,在严峻的执行形势下,他们在进行着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变身。每天查被执行人的财产,与“老赖”斗智斗勇,写法律文书……田间地头、企业厂区、街头巷尾,都成了执行法官即便是深夜也会出现的地方。
“劳模”一年执结209件
一年完全执结209件,这是铜山法院执行局办案状元——洪伟法官一年的结案量,这些案件中有很多都是非常棘手的。因成绩斐然,洪伟法官2010年被评为徐州市劳动模范。
洪伟法官2003年调入执行局工作,去年已是他在执行一线上奋战的第七个年头。七年里,洪法官始终勤勤恳恳,劳心劳力。他每天清早七点钟准时到院,等到大家开始工作时,洪法官差不多已经处理完了一批活;到晚上七点,整幢大楼人声渐消时,他办公室的灯,还依然亮着……当被问及如何做到数年如一日,洪伟法官道出了五字箴言“做事凭良心”。
执行法官的操劳与辛苦与案多人少、案子越来越难办不无关系。投身于执行苦战中的显然不只洪伟法官一人。
被同事戏称为“拼命三郎”的陈魏副庭长,扎根在荣获江苏2010年度先进人民法庭的铜山法院张集法庭。身处基层的他以庭为家,每天要跑遍法庭所辖的7个乡镇街道,约820多平方公里的村居,经常在深夜里接到申请人的电话,一听说被执行人出现,陈魏法官都会起身前往一探究竟,风雨无阻。
新收案件一个接一个,对执行法官而言,还必须面对一块更难啃的骨头——清理积案。在铜山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徐健的带领下,全局干警起早贪黑,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乘全省清积活动之际,因地制宜,苦干了一年时间,执结2000余件执行积案,所有全国挂牌督查的案件全部执结。铜山法院被省委政法委、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先进集体”。
老赖“躲猫猫”法官“围追堵截”
一天晚上9时,浙江省嘉兴市某小区河边。徐健带领三名执行员来到一艘渔船前,操着一口普通话确认被执行人黄某的住址。另一条渔船上的邻居不太友好地应声着眼前几个穿制服的陌生人。
这是铜山法院异地执行查找“老赖”的一个镜头。五年前,被执行人黄某向村民筹款开办了一家米厂,赊购了村民大量大米,后来黄家人突然消失不见,米厂人去楼空,多名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黄某还款。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官一直未能找到黄某及家人。为了堵住“老赖”,执行法官们常常需要利用夜间、清晨等时间进行突击执行,执行法官与“老赖”之间的较量,似乎已变成一场“游击战”。
“案件判决之后,有些纠纷甚至还未经过诉讼程序,‘老赖’就与法院玩起了捉迷藏。法院传唤他不来,又没有固定工作单位,多次上门总是吃闭门羹。”执行局实施二庭庭长陈义总结手里难案老案的特点。这些人长期躲债在外,行踪不定,执行法官扑空概率高。找不到人,被执行人的的财产状况难以调查,下一步工作也无法深入开展。陈义法官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农村的被执行人,把钱锁在箱子里,藏在柴垛里,甚至埋在地里,根本不往银行里存。
“最关键的是找到人,连面都见不着,干耗在那里,申请人和法官都急。这需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大家都来做这个事。”徐健局长在谈到找人的问题时,都力推该院建立的执行联动机制。铜山法院和区公安、检察院建立了执行联动机制,对一些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进行“网上追逃”,利用公安机关的强制力撒开天罗地网,让“老赖”无处遁形。铜山法院得益于该机制,仅2010年就执结了13起被执行人恶意躲债的难要案。
挨骂受威胁几近成家常便饭
为一件标的仅5000元借款纠纷案,承办法官杨贵亮没少受冤枉气。
铜山区郑集镇前黄村村民单某曾经借款5000元给宋某的丈夫单某某,后单某某不幸死亡。该笔债务经查是夫妻共同债务,单某在判决生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杨贵亮法官调查后得知,丈夫死后,宋某作为一个家庭妇女失去了经济来源,两个女儿一个十四岁另一个才两岁,孤儿寡母生活困难,5000元对宋某来说已经是笔“巨款”了。
杨贵亮前后十几次做宋某工作,没有执行到一分钱,措施也已穷尽。向申请人单某说明执行情况时,单某不理解,说这事交给法院,就找法院要,多次到法院吵闹,当着众人面辱骂法官,扬言法院不给解决,要不来钱,就去上访。面对无理的申请人,法官想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但考虑到这样只会激化矛盾,不利于案子的解决,只好“忍辱负重”,继续做双方的工作。
言语上的辱骂还不算什么,执行干警还会遇到人身攻击。陈魏副庭长在执行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被执行人李某及其妻肖某拒绝配合。肖某听不进法官的说服教育,情绪激动、言词激烈,不顾怀中抱着的幼子指着执行人员破口大骂,推搡抓挠,将驾驶员蒋安强的制服撕破。面对妇孺,这个30多岁的汉子没法还手,只得扛着。
“在‘凌晨行动’等集中执行中,带着干警出去,我都提心吊胆,不是担心堵不到人,而是害怕同志有个闪失,没法交代”徐健局长如是说。就法官群体而言,执行法官的职业风险无疑是最大的。如果说执行是刀刃上的舞蹈,执行法官就是踮起脚尖、忍痛旋转的舞者。
自掏腰包帮助当事人不稀奇
在一些民生案件中,不少被执行人仅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居住条件,家徒四壁,没有履行能力,继而出现了大量的“执行不能”案件。这类案件引发了诸多问题,一些执行不能的民生案件中,权利人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济,情况十分困难,走投无路之际,往往会选择在敏感时期,采取叫卖法律文书、拉横幅、穿状衣等手段,吸引公众目光,继而信访、上访、非正常访,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目前,信访压力给司法机关带来巨大的冲击,让法院、法官苦不堪言。
杨贵亮的那个案子中,一方是咄咄逼人的申请人,一方是有心无力的被执行人,双方胶着着。宋某东挪西凑借了4000元,还差1000元,因比和解协议期限拖了几天,申请人田某还吵嚷着要利息。杨贵亮实在不忍再让这个可怜的家庭陷入更大的窘境,自掏腰包垫付1000元,在两会前执结了这起案件,避免了一起因迁怒于法院有可能引发上访的事件。
面对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法官纵使穷尽所有执行措施依然是收效甚微。尽管每年有执行救助资金拨款,对个案的当事人在特别时期一定数额的经济救助,以解燃眉之急,但这毕竟是短期的、临时的、应急性措施,并非长久之计。铜山法院每名执行法官一年要执结百余件案件,其中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并不少见。执行法官动恻隐之心,自掏腰包帮助当事人的,在铜山法院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当地党委、政府、社区、单位从大局出发化解纠纷,才能真正案结事了。”徐健局长大力倡导将“执行不能”案件纳入社会保障机制,目前铜山法院该项机制已初步确立,在不断完善成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