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案的最高境界是“心服”
作者:艳燕 园轩 发布时间:2011-04-25 浏览次数:977
系列工程保障“二次创业”
2010年,园区信用卡纠纷比前年同比下降59.8%
新闻回放: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法院获批成为苏州市“全市法院金融审判创新实践点”,这为该院加强金融案件专业化审理,通过司法手段依法保障金融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新的司法平台。
……
“尽管法院各部门的工作方向和内容不尽相同,但保障园区二次创业、促转型升级的主线却贯穿园区法院各个部门、各项工作。 ”石水根介绍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司法审判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园区法院始终保持前瞻性,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强化司法服务的能动性和实效性,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依法保障园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服务“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服务园区发展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据了解,去年,园区法院围绕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推出一系列实事工程,为园区二次创业保驾护航。
随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苏州各市级分行、外资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小企业信贷中心等大批金融机构陆续进驻园区,针对这样的现状,园区法院实施“金融审判创新实践点”工程,迅速成立金融审判专门合议庭、优化辖区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环境,维护金融安全和秩序;同时加大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研判,帮助银行避免和减少金融纠纷的发生。仅2010年,园区法院成功调处各类银行纠纷136件,帮助追回金融债权2.2亿多元,信用卡纠纷比前年同比下降59.8%。
园区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去年,园区法院服务“二次创业”,开始实施“保障科技领军人才安心创业”工程,针对高新技术项目研发的特殊性和人才管理特点,协助企业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人员管理机制,为各类“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和“省双创人才”安心创业扫除后顾之忧。同时,实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工程,专门成立知识产权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专家共同参与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工作,打造园区法院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 2010年,该院审结的46件知识产权纠纷,通过调解撤诉结案43件,调解撤诉率达85.7%。
现在,园区创新发展正是如火如荼,大量“旗舰项目”、“总部项目”、“楼宇项目”等工程开展得紧锣密鼓。大力创新发展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也开始浮现,比如,园区正在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在法律上如何鉴定?存在哪些权利义务问题?园区法院及时为相关单位送上法律服务和指导,通过司法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2010年,园区法院先后向相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发出各类司法建议、调研报告20件,受到了被建议单位的普遍重视。
“和谐共建”化解纠纷
2010年,园区法院化解劳资纠纷720件,调解撤诉各类民事纠纷2696件
案例回放:
2010年4月下旬的一天,园区某企业内聚集近70位员工,由于工厂拖欠工资,情绪激动的工人扬言,要通过更加激烈的方式与企业对抗。劳资纠纷的消息传出后,事态进一步紧张,该企业在上海、无锡、苏州等地的16个生产供应商纷纷向园区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企业支付拖欠的各类合同款共计108万元。面对危机,园区法院迅速启动案件应对机制,通过诉前调解机制提前介入,法官们深入企业厂房,一方面做好员工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员工和企业代表进行协商并达成调解协议。对于该企业引发的合同纠纷,法官进一步加大调解息诉工作力度,促进诉讼双方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经过法官的积极工作,事态很快得到控制。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为确保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法院立案庭开辟绿色通道,将执结到位的标的第一时间发放。在执行过程中,办案法官还促成房东和收购方达成新的租赁协议,通过租金偿还的形式确保了剩余执行标的实现,一场有可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劳资纠纷诉讼得到彻底化解。
“随着园区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以及各项改革举措的深入推进,劳资关系、房地产行业等领域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纠纷。面对这些呈群体性、易发的案件,我们的工作原则是让当事人口服心服、案结事了。 ”石水根介绍说,2010年以来,园区法院通过“行业调解”等服务举措,深入开展“和谐共建”活动,2010年,该院化解劳资纠纷720件,调解撤诉各类民事纠纷2696件,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72.79%,诉前调解成功率达95.15%,涉诉信访案件化解率、重点涉诉信访案件息诉率达100%。
据了解,去年,园区法院与企业协会、HR人力资源协会、知识产权协会、房产物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开展“行业调解”共建活动,在化解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纠纷、房产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方面搭建了高效的矛盾化解平台。 2010年,园区法院通过“行业调解”平台,妥善处理涉及10个企业的劳资纠纷系列案件136件,及时化解涉及16个小区的物业纠纷303件。没有一起因处理不当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与此同时,园区法院还先后与镇、社区结成共建单位,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将和谐共建活动推进社区、乡镇,推向普通大众。该院组织的“法官志愿服务团”,一年中派出党员法官、干警利用休息日深入企业、社区、学校等地开展法律讲座、诉讼指导等活动,去年全年开展普法活动30余次,为2000多群众送去法律服务。
创新司法服务机制促和谐
2010年,园区法院调解工作室受理纠纷1634起,成功化解1622起
语音回放:
法院工作人员:“来法院的群众心中肯定有气、有怒、有不平,透明、便捷、舒心的诉讼环境,有利于化解他们心中的怨气、怒气和不平。 ”
园区法院2009年12月成立的“一站式”综合性诉讼服务机构,是对“诉讼服务中心”功能的提升和拓展,“一站式”综合性诉讼服务机构为来访当事人和群众提供诉讼引导、诉前调解、立案受理、案件查询、判后答疑等服务,这可以为缺乏诉讼专业知识的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园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并聘请了解社情民意、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老同志来担任人民调解员,根据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等情况,由法官、人民调解员及时开展调解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调解协议。
对园区阳澄名邸的200多户居民来说,园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服务让他们印象尤为深刻,正是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贴心和耐心,才及时化解了矛盾,妥善解决了他们的用水难题。
事情源于2004年7月,当时,该小区开发商与某水厂签订了《自来水使用合同》。2008年12月,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接收了该水厂的资产及业务,因该小区拖欠巨额水费,水务有限公司与小区开发商产生纠纷。在多次协商未果后,清源华衍水务公司在该小区贴出停水公告,引发小区居民的强烈反应。 2010年1月,清源华衍水务公司将小区开发商诉至园区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水费31.2万元。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办案法官了解到双方的矛盾焦点在于,小区是否实行水表抄表到户、开发商是否须向水务公司支付管线改造费用、维护费用,如果上述矛盾无法解决,不但案件无法有效处理,长此以往还将造成供水公司、开发商、物业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影响到小区200多户住户的生活用水问题。为此,办案法官加大案件调解力度,邀请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调解,理清各方责任,减少矛盾对立。在办案法官的推动下,供水企业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起居民实施一户一表改造的责任。经过不懈努力,供水公司、开发商和物业三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促使案件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2010年,园区法院调解工作室受理纠纷1634起,成功化解1622起,调解成功率达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