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给连云港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将司法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发展的各个层面,形成服务沿海开发的长效司法工作机制,是连云港两级法院思考的工作重点。

  不久前,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为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从五个方面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份文件,是连云港法院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举措。

  “我们要以最好的审判质量、最高的审判效率、最佳的审判效果、最优的诉讼服务,全力推进沿海开发,做司法服务沿海开发的龙头,为连云港跨越式发展尽最大的努力。”连云港中院院长薛剑祥说。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评价,连云港中院出台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司法文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实在”。日前,江苏高院已经发文要求全省法院学习借鉴连云港法院的做法。

  制度建设服务沿海开发

  今年3月,连云港中院的领导干部带着法官来到港口集团、连云港开发区、徐圩新区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所在地的5个法律服务站进行回访,现场了解司法需求。

  早在去年,连云港两级法院便走访了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单位与企业,陆续完成对“医药等高科技企业知产保护”、“东海水晶市场知产保护”等多项调研,形成40余份调研报告,并设立了首批法律服务工作站。

  去年6月,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经过充分调研,全市法院服务沿海开发司法对策20条正式出台,服务沿海开发的能动司法经验上升到了制度层面,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而新近出台的《关于为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则是以制度建设服务沿海开发的最新成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华对《意见》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它“紧扣全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现实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得益于制度建设的推进,连云港两级法院迅速延伸司法服务。目前,全市各基层法院均在乡镇、社区设立了矛盾化解工作室,在30多个国家和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工地设立了巡回办案点,构建起覆盖连云港城乡的便民诉讼网络。预约立案、电话立案、巡回立案以及“工地法庭”、“移动法庭”等多渠道相继建立,做到了“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踪到哪里”。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在优质服务的路径、能动司法的动力、提高保障的机制、开展工作的方法等方面,连云港法院已经打造了“司法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连云港模式”。

  定纷止争创新社会管理

  今年以来,连云港法院先后审结了吸收资金1.7亿多元、涉及人数达7000余人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虚开税额达6400万元的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这一批有影响案件的公开宣判,提升了群众的“投资”风险意识,维护了金融秩序。

  在服务沿海开发的过程中,如何立足审判职能,积极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幸福和谐港城?连云港中院副院长钱斌认为:“执法办案是法院的第一要务,而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们通过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联系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等延伸审判职能的务实举措,进一步完善了长效工作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了民商事案件迅猛增长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全市法院审结民商事案件8402件,增幅下降8.5%。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是江苏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为连云港市城市发展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去年8月初,因该工程部分项目的临时导流河回填造成板浦镇一些村民的房屋开裂,受到村民阻碍而处于停滞状态。官司打到连云港市海州区法院后,法院在立案当天即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现场勘察,掌握争议焦点。经过艰苦调解,最终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调解协议。两年来,连云港全市法院已调处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类纠纷7100余件,提出司法建议百余条,避免各类经济损失累计8.7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