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丛兵 其宝 杨洁 发布时间:2012-11-12 浏览次数:1070
近五年,宿迁地区法院新招录人员267人,占到全市法院干警比例51.6%。如何让青年干警尽快成为审判工作的力量中坚?这成为宿迁地区各法院党组的共同课题。2012年,宿迁地区各法院党组积极思考,发挥管理智慧,突出“三效应”作用创新青年干警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目前,宿迁法院青年干警中硕士以上人数达117人,80%的青年干警从事审判执行一线工作,挑起法院发展大梁。
明星效应:专家授课注重“效果”
说起刘继军,是泗洪法院的本土“明星”,他与病魔抗争的感人故事激励着该院每位干警。作为泗洪法院青年干警培训学校的老师,刘继军和其他部门负责人一样担负着青年干警培养任务。
近五年,该院新进青年干警50余人,全院35岁以下干警占到全院人数的53.3%。大多数青年干警是应届毕业生,虽通过司法考试,但办案实践明显不足,院里正面临人才断层现象。2012年2月,该院党组研究制定出青年干警培养计划,从院内部庭局长轮流讲学,将73名青年干警分成行政民商班、刑事班、执行班、综合班四个班,每周五固定上课,任何人不得请假迟到。
相对于刘继军等本土明星而言,该院缺少各审判领域的专家,为此,泗洪法院党组请来外援。该院党组从江苏省法官培训学校、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宿迁中院请来“专家”,授课内容除了专业法律知识,还包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官心理疏导等内容。
“这些课程都很实用,内容不仅有专业知识还包括各位老师亲身办案经历,这对我们工作实际有很大启发。”执行局干警许磊说。据了解,除了周五上课以外,该院将专家教学和干警自学结合起来,院领导亲自拟定教学制度及课程安排,通过开展案例研讨、读书会、课题调研、专题讲座、学习竞赛等活动,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截止目前,该院先后开展专题讲座16场,案例研究8场,读书会4场,干警学习热情愈发高涨,效果更加明显。
鲶鱼效应:竞争机制激发“热情”
宿城法院人均结案数已经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全省前三。办案压力大、人员不足成为制约该院发展的瓶颈。记者在该院调研报告《人才流失严重,基层法院之痛》中了解到,在2008年至2009年间,该院先后12人从法院辞职,案多人少矛盾日益凸显。
今年初,该院党组按照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念,加大干部提拔使用力度。竞争机制引发鲶鱼效应,一定程度上激发全院干警的干事热情。今年10月,在该院举行人才干部自荐公选竞争选拔中,有5名人员被选拔为中层正职、副职,7名助审员被选拔为审判员,有6名具有独立办案能力的青年干警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另外,有4名中层正职进入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9岁,硕士以上学历占78%,成为全市法院系统最年轻的领导班子团队。
竞争机制的引入让干警们发牢骚的少了,抱怨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团结协作、相互拼搏的工作氛围。该院还规定新录用公务员在人民法庭工作时间不得低于一年,并采取岗位轮岗等形式适应不同工作需要,提升青年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今年1至10月份,该院结案件数位居前列的均为35周岁以下年轻干警,青年干警审执案件占全院案件总数的80%。
阶梯效应:分段式培训强调“个性”
今年年初,沭阳法院根据工作实际,针对应用型、复合型和专家型法官培养的不同要求,研究制定了《沭阳县人民法院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工作计划》,通过司法能力三年规划建设,对干警实行“分段式”培训。
“分段式”培训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原则,注重个性化培养,对青年法官侧重于裁判方法、法律程序和审判经验的培训;对中年法官侧重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和某些类案审判实务的培训;对50岁以上法官侧重于法律知识的更新培训。
在对青年干警的培训计划中,记者了解到,该院通过与高校合作,聘请院校老师担任青年干警的“职业导师”和“青年法官研究会”的点评嘉宾,并利用高校资源优势,为全院每位干警提供电子图书馆账号,方便学习资料查询。
个性化的培养针对性优势显著,省高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清宇对沭阳法院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沭阳法院司法能力建设三年规划和职业导师制度,既有总体的把握,又有具体的安排,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很强。请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总结推广。”
分段式培养快速提高青年干警的司法能力,在青年干警中涌现出一大批办案能手和办案标兵,青年法官黄海军、方杰分别被评为“江苏十佳法官”和“全省优秀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