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责任和大爱中前行
作者:何芳侗 周云飞 发布时间:2011-06-15 浏览次数:1209
张善华同志为南通市港闸区法院审判员,他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把一种司法关爱和法官高度的责任心,相融于每一件案件的处理中,用爱与法锻造着自己美丽人生的同时,也把一颗滚烫的心捧给了百姓。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当事人,都有这样的感叹:“他是在用心办案,时时处处体恤我们的难处,我们没有理由不信任他,不尊重他”。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让我们看到张善华同志的法律素养和处理纠纷的高超技能,更让我们看到其背后付出的艰辛。2006年7月至今,他审理民事交通事故赔偿案件1213件,案件调解撤诉率达92.4%,五年不到的时间,平均每天审结一起案件,无一起错案,无一人对案件处理不服而投诉上访。
在1213起案件处理过程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张善华同志又是怎样用一盏心灯,去温暖抚慰受害者的心灵;又是怎样用真情感化,让其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到2008年4月28日这一天。沿海高速公路南通段,发生了一起六车相撞、二人死亡、八人受伤的特大连环车祸。这起车祸由于牵涉面广,法律关系复杂,外地保险公司又不予配合,最终损害赔偿问题未能解决。同年7月,王某等死者、受伤家属纷纷向港闸法院提起诉讼,把十三个个人、单位和保险公司推上被告席。张善华一看卷宗,头皮就发怵,这是块难啃的骨头,当事人情绪激动,侵权人的责任并不清晰,处理不好,势必会导致群体上访。为了理顺法律关系分清事故责任,他十几次冒着酷暑奔波于交巡警、有关单位和保险公司。就在准备工作就绪,安排开庭之时,一个消息让张善华心痛不已。
这起事故起因于王某所驾轿车尾随货车相撞,由于事发突然,其后的多辆车子也跟着个底儿朝天,王某当场身亡,远在福建的妻子得知噩耗,又得知丈夫还是个祸首,她无法承受一这打击,一人悄悄地服毒自杀,把一个13岁的女儿丢给了爷爷。悲痛之余,做爷爷的经人指点,带着孙女王怡来到南通,作为“受害人”,她要起诉保险公司和吉某。
张善华知道,王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其死亡的损失得不到任何赔偿,而车毁的赔偿,在两起事故中又无法区分各自的比例,案件调解不成,怎么下判?
开庭那天,祖孙俩就早早来到法院,可谁知福建的保险公司表示不派人出庭,任由法院下判。老人一听傻了眼,来一趟南通路费就是二千元,钱还是借来的。张善华知道老人的心思,拔通了保险公司的电话做工作,这一打就是一个小时,当提到王某夫妇双亡,留下的孤儿就在法院等结果时,对方的语气缓和了,表示愿意解决车损的赔偿,张善华趁热打铁,把调解协议用传真发给其签字。当王怡的爷爷拿到这份特别的调解书,要孙女向张法官鞠一躬时,张法官的眼睛湿润了,区区赔偿款,无法弥补一个小孩失去父母的悲痛,送上的只能是丝丝人间的温暖。此起连环案的其他当事人,当得知这起案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后,都纷纷表示:“你张法官办案,我们信得过。”
正是这一起连环赔偿案件的圆满解决,证实了张善华审理重大疑难案件的驾驭能力,证明了其公正高效的过硬本领;正是这一起连环赔偿案件的审理,张善华开创了电话传真调解工作的先例;也正是这一起连环赔偿案件的审理,激起了张善华利用电台传播的想法,创造了交赔案件“空中调解”的范例;更是这一起连环赔偿案件的审理,一个小女孩的忧伤的眼神,永远定格在他脑中,他深感法官肩上的担子沉重如山。
法官是社会疾病的医生,他在医治别人创伤的同时,各种诱惑侵蚀不可谓不多,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人情社会中,各种说情打招呼很难避免,但张善华心中始终坚守一个底线:依法不依人,帮理不帮亲。是原告方来说情的,他劝导说,你是受害人,法是公正与善良的艺术,请相信法律的公正吧;是被告来打招呼的,他又解释道,你要将心比心,对方是弱者,我不能恃强凌弱。
盐城徐某在交通事故中严重受伤,卧床不起,他只得委托姐姐在2010年12月向法院起诉。就在开庭前的一天,徐某的姐姐提出来要见一下张法官并递交补充材料,张善华让其放在立案大厅转交,她执意不肯,表示亲手交给才放心,张法官利用休庭的间隙,接过了递来的证物信袋。回到办公室,张法官在大信封内发现了个小信封,手一摸,估计是人民币,马上到法院纪检室汇报,纪检人员打开信封,小信封内果然装有5000元。张法官看到此景,就对纪检干部说:“这个钱由你们暂时保管,至于什么时候退还,就让我作个主吧!”纪检人员知道,张善华退款也要艺术化一次。
2011年1月25日,徐某的姐姐心里忐忑不安,外地人到南通来打官司,人地生疏,没有关系,送上的钱不知是否有用。庭审进行了3个小时,经过张法官的辨法析理后,双方对处理意见均表示认可。徐某的姐姐暗自庆幸,送个钱还真管用,张善华看出她的心思,先让被告离开法庭,随即拔通了一个电话,不一会儿,纪检人员来了。“现在把五千元退给你,我知道你是想用钱买个外地人的公平,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徐某的姐姐接过钱一言不发,涨红了脸,只是用一种特别内疚的眼神望着张法官。“回去吧,你那躺在床上的弟弟还等着消息呢。”张法官没有任何责备,话语中有的只是一份关爱。
张善华同志就是这样坚守公正廉洁的底线,用心办案、善于办案、艺术办案。
当有人问及张善华办案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时,他只说了十六个字:“练好内功,平等对待,方法得当,真心实意”。这十六个字,是张善华十几年用心血办案的精髓总结,字字浸有法官的良知,句句怀有百姓的情怀,更有着无法动摇的信念。
当有人问及张善华这个“拚命三郎”工作的动力在哪里时,他的回答很平常:“人是有感情的,面对那破碎的家庭,那残疾的躯体,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他们已经很不幸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力来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段话质朴得如一渠清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厚实得象一座山,让我们敬仰叹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善华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组织和领导没有忘记他,他先后被评为“省优秀法官”、“南通市十佳审判员”、“调解能手”、“省诉调对接先进个人”,三次荣记三等功,各一次荣记一、二等功,今年被评选为南通市勤政廉政好干部。
面对各种褒奖,张善华显得很坦然,“荣誉只是过眼烟云,我是一个党员,应该为党分忧愁;我是一名法官,百姓需要法律的保护;我拿着国家的薪水,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良心。”多么朴素无华的语言,从他身上,我们读懂了待人之道;从他身上,我们有了可资借鉴的鲜活样本;从他身上,我们更找到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