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一片歌-记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
作者:徐俊华 发布时间:2006-06-06 浏览次数:5482
2006年4月20日,是一个让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所有队员激动不已、倍感自豪的一天。当大队长黄建华从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手里接过“全市法院司法警察警棍盾牌操技能比武第一名”奖牌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代表着祝贺,更代表着对这支警队十年磨一剑的赞许和敬佩!
对一支警队来说, 10年只是一个开头,只是一个基础,但大丰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的开头,开得精彩;大丰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的基础,打得坚实。集体二等功一次、省先进集体两次、集体三等功三次、盐城首家“司法警察工作标准单位”和“司法警察工作示范单位”,囊括四次全市法院司法警察技能比武团体第一,诸多荣誉折射出鹿乡法警顽强的作风、过硬的本领、创新的胆识和争先的勇气。
10年春华秋实,10年风雨兼程。10年,大丰法院司法警察大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靠的是他们苦练内功、永不言败的气概。
伴随着1996年的和煦春光,大丰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成立了。刚组建的法警大队,尽管只有九人,但人员来自于全院五个部门,有驾驶员、打字员、书记员、电工,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样的队伍,很难让人与准军事化的法警队伍划上等号。就是这样的队伍,在组建后的第三天,接到了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的参赛通知,四个月后将参加全市法院首届法警技能大比武。没有接受过正规化训练,没有丝毫技能比武经验,大丰法警大队好似襁褓中的婴儿,想在比武中取得好成绩,其难度可想而知!年轻的法警队伍犹豫了。“苦练内功、树立自信”,关键时刻,法院党组为法警大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党组的期望,给警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一场“从零学起、从最基本练起”的法警技能训练开始了!请来武警教官,从最基本的开始,走队列,强体能,练射击、捆绑、警棍、擒拿……。烈日炎炎下,大伙忘我地训练着,谁都不敢多休息一会儿,谁都不愿拖队伍后脚。脸膛晒黑了,胳膊练肿了,嗓子喊哑了,衣服磨破了,他们无怨无悔,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干就要干最好,争就要争第一。时任副大队长的李建太已年过半百,队列步伐不标准,实弹射击总是脱靶。他不服输,不气馁,灿烂的朝霞下,朦胧的夜幕中,三平方米的阳台成了李建太早晚训练队列的操场,他着装整齐,自喊口令,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每一个动作做得是那么地认真,那么地有力。白天,他端着系上砖头的手枪苦练瞄准,一站就是半天。硬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终于打出了五发子弹48环的好成绩。
耐劳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996年8月,全市法院法警技能比武赛场上,大丰法院法警大队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四项个人第一。第一次出征,第一次胜利,大丰法院法警大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春天。从此,这支年轻的队伍一发不可收,春雨中,炎日下,秋风里,冬雪中,到处都有他们摸爬滚打的身影。他们凭着“苦练内功、永不言败”的气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首诗句作出了最精辟的诠释。
10年流金岁月,10年苦乐年华。10年,大丰法院司法警察大队保障得力,服务到位,靠的是他们甘于吃苦、敢打硬仗的作风。
伴随着法院审判任务的逐年加重,法警任务亦变得日益繁重起来。刑事押解、案件执行、诉讼保全、安全保卫、应急处置……,向法警大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人手少、任务重的现状,大队长黄建华提出了“增加频率出警力”的口号,通过不断提高出警频率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用警需求,平均每天出警量都在10人次以上。不论是白昼还是黑夜,不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法警的身影。不论是大队领导还是一般警员,不论是年长还是年少,不论是巾帼还是须眉,法警走到哪里,那里就有一面法警的旗帜。
“冲在最前的就应该是我们大队领导”,这是大队历任领导的自我要求。2001年秋,大丰法院开展执行大会战,用警需求尤为突出。为解决法警供需矛盾,大队长黄建华和现已卸任的老政委蒋桂山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整天冲在执行第一线。就在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节骨眼上,让黄大队揪心的事发生了,80岁的老父突然病危告急。一边是病榻上老父期盼的目光,一边是接连不断的出警任务,他权衡再三,把照料老人的任务全部交给了贤惠的妻子,带着一份歉疚,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执行现场。会战三个月,他没有请过一天假。而作为老搭档,50多岁的老政委也正演绎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壮举。连续30多天的日夜奋战,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旧病复发,站不直,躺不平。为不影响执行,他强忍疼痛,坚持颠簸在乡村的小道上。为此,大伙都称他是《水浒》中的石秀---拼命三郎。
“当遇到暴力抗法时,站在前面的就应该是我们法警”,这是大丰法院法警大队多年来的自我定位。10年来,法警大队共参与执行近万次,受过威胁,遭过辱骂甚至殴打,多少次衣服被撕破,多少次皮肉被抓伤,但他们没有退缩,始终站在执行最前沿,用自己坚实的身躯护卫着当事人和战友,用自己无畏的胆识震慑着抗法分子。2005年4月的一天,法警肖建贵等4人配合执行人员来到海边执行,遭到被执行人家人的阻挠辱骂,两名案外人手持铁锹和带有铁钉的船板向在场的申请人、执行员和法警疯狂砸来,眼看一场流血事件即将发生。在场四名法警临危不乱,挺身而出,冒着被砸伤的危险,上前夺过铁锹和船板,并迅速将暴力抗法者予以制服,保护了申请人和执行法官的生命安全,控制了现场局面。
10年斗转星移,10年光阴荏苒。10年,大丰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勃勃生机,一路豪歌,靠的是他们创新改革、科学管理的精神。
10年来,大丰法院法警大队传承传统,注重创新,用创新的理念引领法警工作,走出了一条创新兴警的宽广大道。
第一家实行用警申请制。组队初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随意调警、私自出警的现象时有发生,法警工作无序被动,忙于应付。为尽快走上正轨,警队一班人大胆探索,在盐城法院系统第一家实行用警申请制。规定凡是用警单位,必须于每周五填写下周用警申请表,经分管院长批准后呈报法警大队。法警大队根据用警原则、范围及警力情况作出一周用警安排,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安排计划外用警。一张申请表,使法警工作由被动为主动,由无序为有序,结束了“法警随意调用”的被动历史。
第一家确定固定训练日。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保证法警队伍战斗力,离不开经常性、正规化的训练。在繁重的保障任务下,如何开展军事化训练,大队一班人展开了深入的调研。他们从历年各庭申请用警的时间分布、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周二至周五的集中用警规律。遂在全市首家推行固定训练日制度,确定每周一为法警固定训练日,除执行紧急任务外,不得挤占法警技能训练时间。
第一家推行编队管理。为了合理使用有限警力,早在1998年,该队就在全市率先推行编队管理机制,把人员分成应急保卫组、协助执行组、值庭押解组三个组,并陆续建立了《警务工作量化制》、《警员轮岗制》、《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14项配套制度。科学的管理机制,大大增强了警队的战斗能力。2002年4月的一次刑事庭审,一被告人当庭脱逃,该队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奋力追捕,仅用8分钟时间就将被告人从附近小区内擒获,成功制止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
10年风雨砥砺,10年岁月如歌。10年,大丰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推出是掌,握起是拳,靠的是他们以人为本、以队为荣的理念。
“工作一个声音,战斗一个拳头”,这是人们对大丰法院法警大队团结善战的一致评价。多年来,大队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团结协作、以队为荣的警队精神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警队精神指引下,警队就象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每一个干警,激励着每个干警。
大队领导深深懂得“打铁先要自身硬,育人必须先做师”的道理,他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每一位干警,在全队叫响一个口号:向我看齐,以我为标杆。1997年,盐城中院法警支队向大丰法警大队下达了执行死刑任务,这在基层法警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为彻底打消干警顾虑,黄建华大队亲自担任执行手,用实际行动给全队做了一次深入的思想工作。从此,干警的顾虑打消了,先后有6次圆满地完成了死刑执行任务。
带兵先得了解兵。为更好地了解队伍,使警队工作有的放矢,10年来,法警大队坚持不懈地开展警队谈心活动。大队领导相互谈心,队领导找中队长谈心,中队长找一般警员谈心,及时掌握干警思想脉搏,解决实际困难。谈心,换来了队领导与干警心与心的交流,换来了队领导与干警争先创优的强烈共鸣。2003年,刚上任的陈庆奎政委发现个别法警执庭时抽香烟、玩手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陈政委当场对执庭法警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并责令其在警务会上作检查。对这样的处理,该法警思来想去,总觉得陈政委过于严厉。事后,陈政委主动找该法警谈心,从兄弟法院发生的人犯脱逃、自杀等恶性事故谈起,娓娓道出“法警值庭无小事”的大道理。在陈政委的教育下,该法警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愉快地在警务会上作了检查。一次谈心,教育了一名干警,一次警务会,教育了整个队伍。
以人为本,重在从严治警。法警大队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警务纪律,严格执勤标准,以确保队伍不出问题来体现警队领导对每一位干警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10年来,他们通过内部谈心帮教、设立警务社会监督台、与家属签订监督责任书等多种形式,形成了警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10年没有发现一起法警接受当事人吃请、钱物的违纪事件。为此,全队人为之自豪、感到欣慰。
“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如今的大丰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好似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它积聚着能量,孕育着生机,充满着希望。它更象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它从10年前的历史中驶来,正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