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柔情尽展巾帼本色—记宿迁宿城区法院民一庭女法官的二三事
作者: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 宿轩 发布时间:2018-03-08 浏览次数:9120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这儿可就远不止了。”
确实如此,在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35名工作人员中,有26人为女性;14名法官中,有10人为女性。2017年,这个女性人数超过70%的团队共收案3971件、结案3937件,法官人均结案超过280件。
全年结案3937件,这意味着在工作日内,每名法官必须一天结案一件以上,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在民一庭2017年的工作总结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在法院系统说案多人少,多少有点祥林嫂的无奈和尴尬!说加班和累也没有任何新意!”
同样是这个原因,在这个团队,民一庭庭长、法官毛晓梅因病做手术,未等身体痊愈便返回岗位加班加点工作;法官邹志敏怀孕期间仍坚守岗位,9个月结案226件;法官柴新月在完成审判工作的同时,还承担起全市商品房纠纷案件处理经验总结工作;见习法官翁荣荣耐心劝导案件当事人,哪怕对方恶语相向……
“牢骚话”说着,手头的工作却从来没有停过。
“在这种情况下,能坚持下来的,往往是女性。”从事审判工作15年的毛晓梅说,工作压力大、收入低是法官离职的主要原因,“前两年,院里一下走了七八个人,其中只有一名女性,还是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离开法院的。”
法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实施,一方面维护了司法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法官的工作压力。与之相比,高收入和低风险的律师成为更多人的就业目标。
那么,女法官何以挑起了“顶梁柱”?
“作为执掌天平的人,支撑她们坚持下来的,其实是对法律的信仰,是怀着慈母情怀,对社会中的不公正作出公正的裁决,从而维护弱者的权利。”毛晓梅说,在民一庭,有很多女性是从学校毕业后就考入法院的,“而且,工作的第一站是法院,最后一站仍是法院。”
民一庭的法官除了负责自己辖区内的民间借贷、机动车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关系及财产案件的审理工作外,还负责审理辖区内的医疗损害、建设工程以及房地产合同纠纷等案件。这些案件往往办理难度大、耗费精力多,对于从校门直接走入法院工作的女法官而言更是如此。
“专业知识很多,需要不断去充实。一旦疏漏了,就可能导致案件审理工作‘跑偏’。”毛晓梅说,上午工作结束后,女法官在单位食堂匆匆吃过午餐,就会到位于十楼的图书馆查阅资料,聚在一起商讨案件。如果还有时间,她们回到办公室 “眯一会儿”,为下午的审判工作养足精神。
其实,毛晓梅的家并不远,就在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里。但她说:“回家后还有一堆家务事,来回跑就没有时间学习了。”
为了工作,女法官几乎没有“家”的概念。
今年40多岁的毛晓梅,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中午留在学校“吃食堂”,作业必须自己完成;结婚两年多的柴新月至今未要孩子,丈夫一再催促,她总说要忙完手头的事;邹志敏将五个月大的孩子交给70多岁的婆婆带,看着老人吃力地照顾孩子,她的心里百味杂陈;快30岁的翁荣荣年年被家人“催婚”,却还没有见过未来的公公和婆婆。
“工作、生活无法兼顾时都会抱怨,抱怨完了还得以工作为主。”毛晓梅说,其实,女法官的家人更不容易,“随时都要做好准备,留在家中把那半边天顶起来。”
民一庭受理的案件很多,而且件件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对此,女法官不敢有半点马虎,更不敢有丝毫松懈。但是,正是因为与利益相关,案件当事人的矛盾更容易激发,情绪更难控制。
去年,柴新月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原告委托妻子到场。但是,可能因对情况不了解,原告妻子在庭审时一直在打电话、发短信,并多次打断其他人发言。为了维护庭审秩序,柴新月一再请对方关闭手机、听被告陈述完再发言。没想到对方突然情绪激动,当场“发飙”。“当时心里肯定生气,但作为法官,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只能自己迅速调整。”回忆起这件事,柴新月笑笑说,她能体谅对方的心情。
“如果你判我败诉,你就等着吧,我上你家吃、上你家喝!”冬天里,穿着冲锋衣的案件当事人突然拍着桌子站起来,并脱掉外衣,露出短袖T恤和手臂上的文身,指着翁荣荣叫喊着。
“确实有点害怕,但我不能违背法律判案,也不能将矛盾激化,硬碰硬解决问题。”翁荣荣说,当时她一脸镇定耐心向对方解释法律规定,其实心里特别担心。而经过她的解释,对方也渐渐平静下来,接受了判决结果。
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民一庭的女法官将委屈留在心底。“你对当事人的态度都比对我们的好。”毛晓梅说,这是家人对她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