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花开都是春-睢宁法院新一轮人民法庭建设侧记
作者:马娟 发布时间:2006-06-20 浏览次数:4922
人民法庭作为最基层的司法机构,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沿,是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第一线。人民法庭走过的轨迹,烙印着岁月的流痕,记载着司法走进基层的历史。睢宁法院辖区经过调整、撤并,人民法庭由最初的5个增设为10个,最终确定为现在的四个,即:王集法庭、李集法庭、魏集法庭和凌城法庭。该院从年初开始打响的人民法庭新一轮建设战役,短短几个月时间,人民法庭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个人民法庭全部达到设置合理化、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司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一体化。透过这扇窗,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法庭建设的日新月异,更多的是透过满园的花开,感受到沁人的芳香。
优化环境??信息化建设斗艳争芳
法庭是司法为民的一个窗口,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块阵地,艰苦的办公条件和落后陈旧的设施与形势和任务极不相适应,但也成为催促法庭崛起的原动力。睢宁法院党组“一班人”认识到:人民法庭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审判需要,必须加大对人民法庭的基础建设和物质配备的投资力度和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搭建信息化建设平台。连续两年来,该院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法庭房屋改造和加快法庭信息化建设。
目前该院四个人民法庭面貌面貌焕然一新。假山嶙峋、小桥流水、繁花似锦、芳草怡人的李集法庭;欧式风格、干净整洁、庄重典雅的凌城法庭;书卷长廊、简捷实用、充满生机的魏集法庭;整齐划一、庭院花香、温馨且有活力的王集法庭;阅览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场、太阳能浴室、食堂、宿舍一应俱全,在法庭工作干警的各类补贴远远高于院机关,法庭的硬件建设全部实现建设的规范化标准,朝着更趋近于公正与效率的主题,更贴近于司法为民的主线方向发展。他们的办公设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让给干警们扎根基层、建设法庭、服务百姓吃下了定心丸。使院机关年轻干警由几年前 “不愿下法庭”变成了今天“争着去法庭”。
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安装使用的电子公示屏特别引人注目,滚动显示文字和图片,将开庭公告、诉讼须知、旁听庭审规定等司法信息向群众展示,赢得了老百姓的赞不绝口,让老百姓的感受到的不仅是新鲜,不仅仅是法庭的现代化审判设施,而是人民法院的司法便民的新理念、新成果。
走进干警办公室,人手一台新配置的电脑,24小时可以与本法院、市中院和、省高级法院三级连网,可及时看到全省乃至全国的诉讼信息;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实现了安全监控和庭审活动视频化,缩短了法院与法庭之间距离,大大提高了人民法院审判管理的效率。
四个人民法庭均实现了网上立案、远程电子签章,当事人直接向法庭所在镇的农行缴费,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
办公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为人民法庭审判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年1-5月审判质效统计中,睢宁法院的四个人民法庭以93.6%的结收案比,8.1天的平均审理天数、67.8%的民事案件调解率和2.7%的上诉率走在了全市人民法庭的前头。
优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有条不紊
司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睢宁法院按照《司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将法庭作为示范点创建窗口,不断改革、创新和规范司法行为的每一个细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法庭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了依制度治庭,依制度管人、管事。
大力推行审务公开、制度上墙,规范司法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法庭工作的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每个法庭门口统一制作的长20米、宽1.5米的大宣传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将法庭干警的照片、履历、学历和获得的奖励等全面向社会公开,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便于人民群众诉讼提供了便利。
推行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将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网上立案,随机分案制度,并排定承办人员、书记员、开庭时间和地点等。同时还通过审限的预警、催办等实现跟踪管理。对审判工作的流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提高管理手段的科学性。
强调和落实一岗双责制,除审判监督和质量评查外,法庭庭长主要负责的是队伍建设及司法政务方面的管理。并实行庭长与院长签订《党风廉政和“一岗双责”责任书》,使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沿着规范化的要求和标准化建设方向发展。
规范促进创新,创新促进发展。法院干警在建设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念指导下,牢固树立审判就是服务的理念,自觉深入农村一线办案,切实解决农民打官司难的问题,作为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依法帮助辖区群众化解纠纷、钝化矛盾,优化和谐环境。他们经过不断摸索、大胆创新,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王集法庭推出的“调解三法”:针对离婚纠纷,采用钝化矛盾法;针对扶养、赡养纠纷,采用舆论引导调解法;针对人损、雇员受害赔偿纠纷,采用案例提示调解法。魏集法庭总结出“审判四心”:对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做到耐心,关注矛盾变化做到细心,排忧解难做到诚心,评判是非做到公心。
优化资源??职业化试点卓有成效
睢宁法院作为法官职业化试点单位,职业化的触角顺其自然的伸到了人民法庭。
为了提高法庭工作质量与效率,该院党组坚持优化配置法庭工作人员,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年轻有为的干警配置在法庭, 把法庭作为培养锻炼年轻法官的主要阵地,目前法庭法官及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1岁,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实行1:1:1的配备,使人员结构达到最佳状态。法庭队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他们身在基层,贴近群众,历练素质,有力地推进审判工作前进,为辖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在案件管辖上,他们推行民商事案件统筹调剂制度,四个人民法庭同院机关民一庭、民二庭共同参与民商事案件的随机分案和审理,打破了界限,缩短了差距,锻炼了法官,提高了能力,使审判资源得到进一步合理配置,审判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保证。
在审判程序上,他们实行繁简分流。各法庭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不受争议标的大小等限制,大胆适用简易程序,并全部当庭宣判。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做好庭前证据交换,强调当庭质证、认证,能够当庭宣判即当庭宣判。
在竞争和压力下,法庭年年都涌现出办案能手,法庭法官年人均办案连续三年超过200件,王集法庭管先培法官连续三年创造和刷新个人审结案件数最多的记录,去年结案达365件。
小法庭,大变化。睢宁法院新一轮人民法庭建设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它是人民法院“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缩影,它犹如一颗种子,将法治理念根植于社会、埋种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花团锦簇的满园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