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见闻
作者:仲苑 发布时间:2011-01-31 浏览次数:1076
快速立案
立案大厅
判后答疑
人大代表视察
诉前调解
诉讼宣传
走访企业
给学生讲法
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是人民法院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是人民法院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2009年底,全市两级法院全部设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在原有立案大厅的基础上,依托和整合法院内部立案、审判、执行及有关综合部门的职能,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方便、快捷、有效、低成本的司法服务。
一年来,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各类服务达34294人(件)次,其中,提供案件查询服务8333人次,法律咨询和诉讼指导16814人次。此外,积极提供司法救助,开通了“立案绿色通道”,推行 “预约立案”、“假日立案”、“上门立案”等便民措施,为“三养”(赡养、抚养、扶养)案件、农民工追索报酬等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细节入手体现人文关怀
“法官,我要和女儿断绝父女关系”。1月8日下午,润州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台前来了一位步履蹒跚、语言表达不清的古稀老人。中心工作人员搀扶着老人坐下,王法官仔细聆听了老人的诉说。老人姓李,今年91岁,住在市丁卯老年公寓,老伴20年前去世,只有一个62岁的养女。几年前,老人因与养女生活习惯不同,住到了老年公寓。这次专程到法院要求与与养女断绝关系。经过2个多小时的悉心交流,王法官不仅向老人释明了收养和解除养子女法律关系的规定,还将他与养女的隔阂作了分析,劝说老人一定要慎重考虑。听了王法官入情入理的一番话,老人心里亮堂多了:“我回去后再与女儿多多沟通”。
老人离开法院时,王法官特地嘱咐中心工作人员书写了一张“您好,我住丁卯老年公寓,请提供帮助”的便条交给老人,并将他搀扶下台阶,送上公共汽车。
如今,走进诉讼服务中心,规范、有序、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人感受到司法文明之风扑面而来。立案服务台、调解工作室、法官会见室、诉讼咨询室、信访接待室、便民服务区等场所设施配置齐全,做到立案立等可取、咨询专人接待、调解随时进行、鉴定阳光透明、判后解惑息诉。全市各法院制作了统一的中心标识和诉讼指南,明确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服务用语,并配置了饮水机、报刊杂志、诉讼指南、诉状格式、笔墨纸张、老花镜、雨伞,提供复印、传真等服务,同时设置触摸屏、电子显示屏,便于当事人自助查询有关诉讼知识和信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诉讼。
诉前调解快速解决纷争
因镇江新区船舶工业园道路工程建设需要,姚某家2.8亩土地被征用,姚某因未领到生活费将镇政府告上了法院。开发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官收到诉状后,立即前往当地镇政府、村委会了解情况,得知镇政府以通告的形式征收部分土地,土地的审批手续正在补办中,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费以及征地补偿款将在手续完善后补发。为避免对项目推进的影响,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诉前调解,一方面要求镇政府抓紧时间将征地手续补全,另一方面耐心仔细地向姚某解释有关法律法规 。最终,姚某表示相信法院,撤回了诉讼。
当事人到法院诉讼时,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告诉当事人一种解决纠纷的新方式--诉前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案件就直接移送人民调解工作室或委托相关组织进行调解。一年来,全市法院通过立案前调解分流和立案后中繁简分流,使大量纠纷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理。共组织诉前调解案件3552件,调解成功3053件,调解成功率85.49%。其中,根据当事人申请,出具司法确认书的371件,出具民事调解书的1107件,通过适用简易程序速裁案件381件,无一例引发投诉、上访。
多方之力强化诉调对接
去年10月16 日上午,在丹徒法院的诉前调解室内,两位老人正泪水涟涟地数落一位年轻女子,而年轻女子则不断指责两位老人“贪财”。面对混乱的局面,有着三十年妇联工作经验的调解员郭正英不慌不忙,亲切地为双方倒了水,“大家来这里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有话好好说。”
原来,年轻女子是两位老人的儿媳,老人的儿子因交通事故去世后,双方因遗产分割产生分歧而使矛盾不断升级。了解情况后,调解员觉得双方本是一家人,如果进入对抗性的审判程序势必会进一步加剧矛盾,于是抓住各方心态展开了调解工作,依据法律和善良风俗提出了调解方案,但双方均表示要“争口气”。调解员并不气馁,第二天又到当事人所在村,邀请曾经参与协调纠纷的村干部以及家族长辈共同调解,经过近一天的协调,双方当事人均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年轻女子当场端茶向两位老人赔礼道歉,念及儿媳往日的孝顺,老人表示愿意作出让步。最终,双方就遗产分割达成调解协议,随即申请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
调解和诉讼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手段。基层调解组织具有扎根基层、熟悉民情的优势,法院则以法律适用权威和司法强制力保障,两者“联姻”,打造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双赢”机制。全市法院不断完善“多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诉调对接工作格局,市中级法院与市司法局、综治办、工商局、消费者协会先后出台四个文件,共同构建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全市各法院在街道、社区及行业协会设立了96个诉讼服务站(点),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了诉前,化解在了基层。
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全市法院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邀请观摩庭审、进行个案指导等形式,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去年,市中级法院和京口法院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丹阳法院和润州法院被评为全省诉调对接工作先进集体。
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
2011年1月6日, 京口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在花山湾广场与大市口街办联合举办了“诉讼服务和法律援助咨询”,社区居民和过往行人纷纷前来咨询。短短几个小时,法官们就接待了40余名市民。询问的法律问题包括诉讼时效、继承、劳动争议、相邻纠纷以及拆迁政策等方方面面。一名女同志因家中房屋拆迁,认为补偿不足,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前来询问。法官们耐心地向她讲解拆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她渐渐地消除了对立情绪,满意而去。参加法律咨询的法官说,其实大多数老百姓都有大局观念,只要法律宣传到位,政策执行到位,道理剖析到位,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全市各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来,通过走进企业、社区和学校,开展法律咨询、法制讲座、个案分析、司法建议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解答疑虑疑惑,受到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