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调解作为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定纷止争、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法院通过强化调解功能,完善调解机制,丰富调解举措,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在审判实践中也时常发现有当事人借调解之名行逃债之实的现象。如有的当事人在调解中,以经济困难为由,请求对方减让部分债务,或提出分期还款,但到期后却拒不按调解协议履行,导致一方当事人或造成财产损失,或长期不能兑现债权;有的当事人故意与对方订立较长的履行时间,在调解协议达成后,履行期限到来前,转移、变卖财产,逃避债务;有的当事人甚至在调解协议的执行过程中,仍让对方“让款让履行期限”,待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仍拒不履行等,从而导致债权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

为此,笔者建议:一、债权人在与债务人订立调解协议时,要同时订立约束性条款,即在调解协议上明确约定,若债务人到期后不履行,将不再减让债务,仍按原债务履行,同时按逾期时间支付违约损失,从源头上防范债务人恶意逃债;二、债权人在诉讼过程中,要及时申请法院采取诉前或诉讼保全措施,防止债务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转移、变卖财产,逃避债务;三、法院要及时提醒和告知债权人,要全面了解债务人的经济状况、履行能力和诚信程度,增强防范意识,注重维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