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念下的法官文化素养
作者:侯盈 胡先锋 发布时间:2007-01-26 浏览次数:30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和谐社会的提出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和谐社会下的法官,和谐理念与法官文化素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何提高文化素养及综合知识,赋予新时期法官的人格魅力,更好的服务于和谐社会。笔者借助于平时所学习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和和合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我们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也在我国政治、法律制度上打下烙印。和谐社会的主张是和合文化的一种体现。传统文化中占显著地位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其广泛,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及儒家经典《论语》中体现了和谐思想的有关内容。
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孔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其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进联合国有关规章制度里,成为世界各国及联合国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荣耀。孔子出生在我国春秋末期鲁国,年幼时孔子的父亲去世,从小生活也很贫困,由于孔子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他曾创办我国最早的私学,有弟子三千人,贤人七十二。孔子曾做为鲁国的地方长官,但其政治主张一直不被重用。晚年从事整理古籍和传授文化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春秋》,有些还是他编纂的。《论语》这部书了记载孔子言论的一部书,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
从《论语》中读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诉乎”时,停下来慢慢体会、慢慢咀嚼,联系实际,会给人们以全新的感受,那是由衷的佩服古人的伟大,由此产生无限的敬畏。这句话,和我们的实际工作太有联系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断案子,我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的,但我能做到以后不要让他们再打官司,达到诉讼完全没有才好。这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案结事了”是完全一致的。两千多年的古人尚能做到案结事了,矛盾平息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结合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诉乎。”应成为我们今天法官的最高理念。
“君子和而不同”,江泽民访问美国时在一家大学演讲时也曾引用过孔子这句话。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但和平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建设和谐法院这是和,但我们有不同的部门,应相互配合,共同创建和谐法院。在实际办案当中,合议庭真正要起到合议作用,尽可能的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伏尔泰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永远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在《论语》中不光有经典的名句还有很多生动、鲜活的故事,是我们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理想。在《论语》第十一章中有这一段故事,当时孔子的四大弟子子路、冉有、曾点、公西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比孔子稍大点,他给我们今天留下最重要著作《道德经》,这部书是道家思想的主要经典。书中阐述了人要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所谓“人法地,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其思想的核心部分。道法自然,就要顺应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担当起保护环境的使命,是最早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在其论著里他还探讨了我们经常倡导的如何面对金钱与荣誉,生命与财物,得到与失去的关系,在四十四章他谈到“名与身熟亲、身与货熟多,得与亡熟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生命与名誉、财物哪个更重要呢?要懂得知足、知止,否则为争名逐利,最终导致身败名裂的下场。二千多前的老子就已经把帐给我们算好了,古人真是先知先觉啊。现在我们要算好“七笔帐”,即算清政治帐、经济帐、名誉帐、家庭帐、亲情帐、自由帐、健康帐。“七笔帐”笔笔人情味十足。算好政治帐,把握大方向。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组织和人民精心培养的,但也离不开个人的艰苦奋斗,应倍加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算好经济帐,富裕且安康。目食三餐,夜宿七尺,犯不着见小利而忘大义。算好名誉帐,留得清名扬。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人生在世,名节最重。算好家庭帐,幸福又吉祥。算好亲情帐,情谊方久长。算好自由帐,天高任翱翔。算好健康帐,身心俱舒畅。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一定要一清二楚,算好“七笔帐”,也就选对了自己的人生路。
老子谈到的得与失,和谐社会本质是正当利益大体均等的社会。正确把握和运用得与失的关系,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实现什么,是解决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人常常去追求不该属于自己的金钱、美色、名誉、地位,对自己应该拥有如高兴、纯洁、善良却不珍惜,弃之如敞屐。有的人面对得失放得下,豁达大度,有的却耿耿于怀,喋喋不休。与其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如说是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我们讲大局、讲团结、讲廉洁、讲纪律就是处理好得与失的问题。得、失的问题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贫、富的辩证关系,处理好贫、富关系,树立正确的贫富观是一个人价值取向的体现。人生好像是航海,贫困是人生大海中的沙洲,富裕是陡峭的岩石。真正幸福的人是驾驶着船只从沙洲和岩石之间穿过的人。其实,人的生活既不能太贫,也不能太富,最好还是走中间的道路。在日本宪法中规定“过着健康而具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的生活”的富裕。这才是既温暖且又具有人性的语言。
佛教文化与和谐理念的思想。有人说佛教是出世的,其实佛教更关爱的是现实的众生,用朱光潜的话说“应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佛教经典中“明心见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不正与我们倡导的八荣八耻相一致吗?佛教中的善报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思想导引。
儒教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发展中也是相互补充,相互融通,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谐性。
文化传统中的和谐理念,可以厉练我们的思想,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法院文化,应以人为本,以法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提升法官的道德水平及人格魅力。当然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是让我们钻进故纸堆里,青灯黄卷的整天阅读古典,而是通过必要的学习,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效果。联系到审判实践中,法官调解各类案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诉讼调解,是化解社会各个层面矛盾的东方瑰宝。调解工作是一门科学,既要遵循其自身规律,又需掌握一定的调解艺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情况的案件,做出不同阶段的调解,同时在调解工作中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展现其才华,最大限度的调动法官的聪明才智,使其理论和实践得到完善的结合。
充满活力,团结和睦??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我党对内要构建“和谐社会”;对外要“和谐世界”。生活中,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都要和谐。
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和谐的内涵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