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召开之际,新华社2007“迎接两会特稿”中有一篇题为《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破解12道民生“考题”》的文章。从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收费、司法公正等12个方面,系统列举并剖析了我国当前的民生热点问题,认为破解12道民生“考题”是今年之重任。令人耳目一新,也令人思考。  显然,民生话题早已成为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焦点。民生12“考题”,无不关乎社稷大局。毫无疑问的是,当代的民生问题仍然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司法公正成为网上焦点和“两会”热点,说明其确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亟待破解。

一般认为,公检法司是广义司法工作的主体,但近年以来,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进步与司法独立的呼声日高,司法单指审判的含义日渐凸显,这也是中国社会进步在语言上的表征。

做好司法公正这道民生考题,是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因为做好司法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公众对司法的信任,而做到这点显然离不开法院对体现为社会热点、难点的民生问题的积极面对与回应。积极面对与回应民生焦点,努力破解关于司法公正的民生考题,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做好司法公正这道民生考题,不仅是做好司法工作的条件,也是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具体表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下的现代司法理念。因为“公正效率、司法为民”是审判工作的宗旨,法院、法官的天职就是为民谋利,为民解忧。通过司法裁判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公正,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司法和谐,才能真正赢得司法的公信和权威。可以说,能否破解司法公正这道民生“考题”,考验着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成败。

笔者以为,人民法院要做好司法公正这道民生考题,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牢牢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司法为民的具体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第二要有直面应对的勇气。正如法官不能拒绝裁判一样,作为司法裁判机关的法院及掌握司法权的法官都不能畏惧困难,不能有任何胆怯和退缩,要以积极回应的姿态,直面应对,认真分析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查摆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力争将“考题”做好。

第三要有开放的心态与客观的态度。面对司法公正成为热点问题,最高法院肖扬院长坦然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对司法不公的指责和批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群众对人民法院的热切期待”。我们要客观看待自身工作,认真听取和正确对待公众对司法的质疑和批评意见。

第四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作为。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与司法审判的高度专业化,决定没有任何工作会比司法工作更须注重“兼听则明”,因此必须时刻保持理性中立,并要不断提高法官素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促进审判公开,增加司法信息透明度。坚持司法独立,依法办事,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杜绝冤假错案。惟如此,才可能去回应公众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最大限度达到客观公正的价值目标。人民法院通过直面民生焦点,积极回应,公正司法,才能及时有效地破解司法领域的各种民生“考题”。

司法和谐与法治大厦的构建离不开司法机关与公众的良性互动,而公正司法与法治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保障。人民法院直面司法公正成为网上焦点和“两会”热点本身,就是促成与公众沟通互动的积极姿态,而及时、积极的回应,寻求、制定破解民生“考题”的措施、良策,则是司法为民、实现司法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最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