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争先进。我们将用三年时间创全省先进法院,再用三年时间创全国优秀法院。” 这是20042月淮安市清河区法院袁开锋院长在上任后不久提出的宏伟目标。目标就是方向,压力就是动力。该院党组带领全院干警精诚团结,奋发图强,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第一步目标,2006年全院共获得省、市级荣誉近20项。20071月,该院在全市法院2006年度综合考评中,名列基层法院之首,被市中院荣记集体三等功。不仅受到了上级法院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也在辖区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创学习型法院,队伍素质呈现新水平

强院先强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队伍素质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多年来,该院党组把队伍业务学习放在工作首位。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将每周五下午确定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时间。把邀请上级法院、大专院校的专教授授课形成制度,做到每月一题,每月一讲。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干警购买大量的业务书籍,使全院学风日渐浓厚,学习效果日益提高。目前,该院已有1人在读法学博士,16人已读和在读法学研究生,8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全院干警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调研促审判。为增强全院法官的法律应用能力,该院每年都出台调研宣传工作实施意见,不断扩大调研小组成员,提高调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从而使该院的调研、宣传工作硕果累累,进一步促进了审判质量的提升。仅2006年,该院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调研文章118篇,宣传文章346篇,均名列全市法院第一。由于成绩突出,2006年,该院被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等单位联合表彰为“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高院授予网络使用与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市中院评为“全市调研工作先进集体”等。

创优秀法院,审判业绩实现新突破

审判质效追求最优。近年来,该院以争创省优秀法院为目标,通过狠抓审判管理,严格案件审限、执行规定等相关细则,强化法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规程。2006年该院新收各类案件4228件,同比增长24%,审、执结4271件,同比增长29%,结收案比为100.2%。同时,该院通过制定案件、案卷及法律文书质量三项评查标准,提高审判质量和效果。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47.81%,案件执结率为98.15%,执行标的到位率为94.3%,全院审判人员人均结案101件,办案最多的法官结案309件,在全省基层法院中名列前茅。该院的审判业绩也再创新高,实现了新的历史突破。而在20064月,该院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法院”的殊荣。

办案效果追求最佳。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该院审判的努力方向,尤其是强化对一些焦点、热点案件的审执。2007213,张某等196名农民工从该院开发区法庭领取了200万工资款,张某面对电视台镜头激动地说:“有这一万多块钱,我可以高兴地回家过年了,十分感谢清河法院的法官,他们加班加点为我们的案件奔波,只用了8天时间就为我们讨回了所有工资款。” 清河法院从20069月起为农民工案件开辟了“绿色通道”,对此类案件优先受理、审理、执行,且不收农民工一分钱诉讼费,由被告败诉后支付。截至20072月底,该院审执结农民工案件1348件,为1779位农民工“讨薪”代发工资670万元,为农民工铺设了便捷的追薪之路,为构建和谐淮安作出了贡献。

创文明单位,法院形象展现新面貌

思路就是出路。早在1995年该院在全市法院系统首家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历届党组的带领下,已连续十年保持这一荣誉。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永不满足”该院党组在袁开锋同志的带领下又提出了“争创省级文明标兵单位”的奋斗目标。

抓“软件”转变院风。2005年,该院提出以“向科学的机制要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向规范的管理要审判的公平与公正”的目标,要求树立好一把手形象、班子形象、窗口形象与队伍形象。更加注重将司法为民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大门敞开,方便群众诉讼,倡导“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法院精神,提高了领导班子凝聚力和队伍战斗力。

抓“硬件”打牢基础。2006年淮安市委特批20亩地给该院迁址重建。经过精心筹划,工程现已全面启动,一座高达15层、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设计理念前卫,内部设施先进,各项功能齐全,在全省基层法院堪称一流的审判综合大楼即将拔地而起,必将为淮安法院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是在这种精神和理念的带领下2006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授奖仪式上,袁开锋院长激动地捧回了“省级文明标兵单位”这一沉甸甸的奖牌。

有了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了争先创优的坚定信念,有了奋发向上的全体干警,一个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清河法院正朝着管理科学化、队伍专业化、办案精品化、办公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