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针疗法”解纠结
作者:徐从兵 发布时间:2012-12-07 浏览次数:1047
近年来,江苏沭阳法院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切入点,采取“三针群众工作法”,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大量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律效果,实现了连续七年农民赴京上访“零登记”。
防患未然,打好“预防针”
今年5月10日,沭阳县电视台播出一篇系列新闻:《小小驻村工作站,做出和谐大文章》,讲的是沭阳法院华冲法庭驻村工作站与驻村律师联手化解一起联锁家庭矛盾纠纷的事。
华冲镇官沟村陈某与妻子张某前几年办了一个木材加工厂,通过夫妻二人多年打拼,家底渐渐殷实起来。不料,陈某有了钱后就闹起离婚来,陈某的父母骂儿子不孝,说儿子不养老,张某娘家的人也纷纷向陈家抽出木材厂的股份,他欠你钱,你欠他账,又是离婚,又是赡养,还有债务,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当地调解组织多次调解不成。华冲法庭驻村法官黄海军得知此事后,与当地律师联动化解,最终使陈某夫妻重归于好,“家庭大战”也恢复了往日得安宁。这档节目播出后,先后被市、省和中央电视台转播,在当地反响很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沭阳农村木材加工厂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因办厂引起的此类家庭矛盾“并发症”也越来越多。为此,沭阳法院6个农村人民法庭与司法所联手,在全县247个村居村村建立了法官、律师驻村工作站,通过以案说法、巡回普法、上门讲法等法制宣传形式,使80%以上的家庭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预防和遏制,基本实现了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家事不出庄,被群众誉为家门口的“百姓法庭”。
另外,该院6个农村法庭还根据各庭辖区矛盾纠纷特点,对症下药,打好“预防针”。庙头法庭根据辖区农民植木栽花的习俗,与镇政府联手出台了《关于评比“十大诚信花农”实施办法》,大力营造诚信氛围,积极创建全国最美丽乡村,使乡镇面貌焕然一新,花农诚信度不断升高,民间纠纷显著下降;胡集法庭与辖区5个乡镇建立“万人诉讼率”考核机制,将每个乡镇的民事案件诉讼率与乡镇综治考核挂起钩来,实行月报季考制,使无讼村居覆盖率达86%以上;耿圩法庭与地方政府联合推行“十户联调”制度,一户有纠纷,联调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第一时间打下预防针。为了防微杜渐,该院6个法庭还根据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案件、新问题、新特点等,积极采取司法建议的形式,为地方党委政府献计献策。今年以来,该院人民法庭共发出司法建议217条,其中有6条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有112条被乡镇采纳落实,所有建议都得到相关乡镇和部门的积极回应。
案结事了,打好“治疗针”
中医治病在民间有句俗话叫“偏方气死名医”。大意是在一些疑难杂症面前专家名医也束手无策,而民间的一些传统“秘方”却能药到病除。同样道理,农村中出现的一些民事纠纷,仅仅运用法律手段来处理,效果往往难以尽善尽美,而参照一些民风良俗、用群众认可的办法调处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民调解员“把脉”。张某是沭阳县桑墟镇刘洪村农民。今年8月14日,张某的父亲骑着刚刚买的电动三轮车回家,途中不幸车翻人亡。事后,张某听妻子说父亲出事那天是到桑墟镇赶集的,于是他就找到桑墟镇上唯一一家销售电动三轮车的庞某理论,而庞某矢口否认说“全县卖我家这种牌子的电动三轮车多哪,你凭啥就赖我家呢?”“我父亲那天是到桑墟赶集的,回家骑的就是你家卖的那种电动三轮车,桑墟街上只有你家卖这种牌子三轮车,不是你家是谁家卖的!”张某一气之下,捧着亡父遗像,披麻戴孝领着妻儿老小在章家门前哭丧,闹得庞家门市几天开不了张,生意也不如以往。
11月23日上午,沭阳县法院华冲人民法庭开庭审理了此案。原告庞某诉称:因被告张某哭丧,致使其商业信誉及电动车销售量下降,要求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20000元。被告自知理亏,同意向原告赔礼道歉,但却不同意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人民调解员老陈开了腔:“本案被告到原告家哭丧虽然不对,但丧父之悲之痛原告也应该体谅,人死了不可复生,钱没了可以再赚。都是乡里乡亲的,我看这样,原、被告两家可以续个亲戚,按农村风俗‘死者为大’,原告到被告家给已故张老先生磕个头、烧个纸,被告再去原告家门口放挂鞭炮,爆竹贺平安吗!”一席话说的双方都流着泪、点着头。一起“疑难杂症”纠纷,就这样被人民调解员“把脉”化解了。
去年以来,沭阳法院与县司法局联合制定了《关于成立人民调解员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在本院立案庭及6个人民法庭分别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聘请16名人民调解员,形成由政府拨款、司法局管理、法院指导的三级负责制,使人民调解工作步入了规范化、专业化、正规化轨道。今年以来,该院人民调解员共调处涉农纠纷68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87.7%。
“三老”议事问诊。沭阳法院制定颁布了《农村人民法庭特邀乡村群众代表听案议事暂行办法》,规定每个基层法庭推举辖区每个行政村2至3名“三老”代表,即党性观念强的老党员、工作经验多的老干部、社会威望高的老前辈,参加所在乡村民事案件庭审、旁听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今年以来,该院共邀请“三老”代表庭审旁听216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35件,调处的婚姻家庭纠纷“复发”率为零,服判率达90%以上。
协助执行员“下药”。今年麦收季节的一天深夜,正在驻庭值班和韩山法庭庭长彭金波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他开门一看,来人是韩山镇韩西村协助执行员韩立功,韩立功气喘吁吁地告诉他,在外躲避执行的李大刚回家收麦子。李大刚拖欠申请执行人6000元钱,一直在外地打工躲避,一拖就是几年。现在回家收麦子,被协助执行员发现,正是执行有利时机。情况紧急,彭庭长带着两名执行员和协助执行员一道,将正在家中睡觉的李大刚堵在家中,通过做工作,李大刚同意将家中的2.5亩麦子折价赔偿给申请执行人,此案顺利执结。
近年来,沭阳法院积极构建基层协助执行网络,广泛选任熟悉当地情况、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基层协助执行员,协助法院做宣传法治、收集举报执行线索等工作。目前,该院共选任协助执行员2149人,基本实现了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点面结合,网络辐射乡镇街道、覆盖社区村居。今年1-11月,该院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高达83.9%,执行和解率达50%以上,执行各项质效指标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防微杜渐,打好“巩固针”
时下,有一种说法是“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此种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司法诉求的多样化。“如果诉求渠道不畅通,社会矛盾纠纷就会‘死灰复燃’,引发涉诉信访甚至群访”。该院院长周辉经常提醒大家。
为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沭阳法院积极开展定期回访制度,凡对调处过的社会矛盾纠纷,法官均在三日内回访双方当事人,了解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凡当事人反馈不满意的,再次对案件进行反复解释说明,并拿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庭后调解,直至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为了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的诉求渠道,沭阳法院建立“院长贴吧”。即在“百度贴吧”上专门开设了一个院长接待主题帖,通过网络倾听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当事人的举报和投诉,并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为此,该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阅评和网帖办理工作暂行办法》,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安排两名大局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干警专门负责网民意见收集、处理工作。一旦发现网民发帖,立即填写《网民发帖办理单》,拟好处理意见,交院长审批后,在网民发帖3小时内以院长实名予以回复,并将处理意见交办给相关部门,督促其尽快落实到位,办理时限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因客观原因暂时不能办结的,要向网民说明理由并提出下一步措施。“院长贴吧”建立以来,共办理网民意见316条,为群众办理案件、投诉、法律咨询等事项268项,做到了有贴必回、有问必答、有事必复、有案必处,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法院与群众的“贴心吧”。
涉及执行工作的信访在全部涉法信访中是大头。为此,沭阳法院与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合作研发的执行信息电子互动平台在全省率先投入运行。该平台具有案件管理、短信群发、信息互动、业务提醒等功能。法院可适时通过该平台向案件当事人的手机号码发送其案件承办人、执行工作进展等案件管理信息,当事人可通过该平台足不出户地随时了解其案件全部执行进展情况,法院还可以与当事人及人民群众在平台上短信互动,进行执行线索举报和涉诉信访投诉等,在法院与当事人及群众之间搭建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对进一步提高法院执行效率、司法公开透明度和减少涉执信访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平台建立以来,共接收信息2000多条,条条有回复、有处理。该院通过打巩固针,有效的防止了矛盾纠纷的复发反弹情况,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