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打了一个电话、上了几次网,人都没踏进法院大门,这烦心事居然就解决了……”昨天,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智慧法院建设白皮书,发布了这样一起行政争议化解案例。

在南京,行政诉讼案件由江北新区法院集中管辖。居民李某住城南,今年疫情期间,南京法院线下诉讼服务暂停,他打电话到法院咨询如何立案。李某家住二楼,楼下有人经营烤鸭店,他认为烤鸭店排放油烟,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行政机关撤销烤鸭店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法院得知李某诉求后,电话指导他通过“政通人和”行政争议一体化解纷平台提交起诉材料,并当日向行政机关在线送达。该案中,被告行政机关表示,“是否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不是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需要考量的因素。

案子虽小,一面是小区业主的诉求,一面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境待解。

江北新区法院副院长夏雯介绍,该院建成的“政通人和”平台,可提供“一案一空间”线上化解地,法院在该案被告之外,又邀请其他行政机关一同进入平台联合调解。被邀请的行政机关发挥自身优势,对烤鸭店油烟通道改造进行专业指导,油烟问题得以解决。“该案用了两个月左右化解,既解决了油烟,又让烤鸭店安心经营。原告曾表示,自己一趟法院也没跑,打一个电话、上几次网就解决了烦心事。”夏雯说。

新闻发布会上,江苏高院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智慧法院建设白皮书和十大典型事例。该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玉柱指出,近年来,全省法院全力打造“智慧服务”,有效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围绕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起以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等线上线下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在线诉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法院共开展在线庭审30.27万场,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目前,江苏法院积极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建成了以“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院。目前,语音识别、类案推送、文书辅助生成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审判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无纸化办案工作取得突破;省法院还自主研发全国首个“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对疑似“套路贷”违法犯罪人员和案件的自动识别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