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会上通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评选结果。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院文艺创作精品‘出圈’工程”和宜兴市人民法院的“科技赋能法治文化传播矩阵”两个项目入选。

会上,作为获奖单位代表,江苏高院进行了成果展示交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项目推介人徐贝作成果展示交流。

文化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坚持集思广益、守正创新,努力将思想上的火花放大成文化上的精品。

一是理念更新。为了表达法院人的初心和坚守,2018年江苏高院创作了《宁海路75号》,通过平实的歌词、流行化的曲风、漫画和实景相结合的画面,唱出了三代法院人的坚守和柔情,开创了“机关民谣”的先河。人民日报两次评论,成为“现象级”传播范例。

二是方法创新。结合八五普法的开展,江苏高院推出“法治第二课堂”,让普法直播走进教室,用游戏、辩论、情景剧、户外体验等带领学生“沉浸式”学法,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文本探索实践。

三是媒体合作路径走新。主动加强与媒体的联络,借用媒体力量扩大传播效果。比如,借助江苏广电集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联合创作了全国首部民法典普法剧《第十五法庭》,采取先网后台、全媒体推广,取得了省市双网收视率第一。

坚持内容为王不落俗套不说空话

找准“群众想看、媒体想要和法院想说”的结合点,靠优质的内容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

内容源于生活。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江苏高院推出抗疫公益视频《第十四天》,以简单的歌词、平静的旋律,致敬默默付出的平凡人,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滚动播出。

内容源于受众。2019年5月4日,结合法院青年干警工作特点和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江苏高院推出原创MV《整卷少女》,用青春洋溢的曲调、朗朗上口的歌词、活力四射的画面,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展现了法院青年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

内容决定形式。针对不同的文化内容采取不同的演绎风格,避免千篇一律的说教式传播。针对青少年群体,江苏高院采取了漫画形式开展普法;针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开设“75号说法”专栏,精讲专业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

始终坚持真情实感,以每一次直抵人心的心灵触动,努力使法院文化作品“养眼”更“养心”。

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为纪念周春梅法官,在《宜怀念》的创作中,围绕弘扬英模精神,通过将家的温馨和爱人的关心相融合,叙述一名普通法官与公平正义的司法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脉络。

以小视角展示大情怀。深度挖掘案例背后的“硬核”故事、“热血”画面、“泪目”瞬间,努力向社会传递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江苏高院抖音号发布的如皋一女子在工地扛钢管为亡夫还债的视频,凸显诚信品质,24小时点击量超3700万次,点赞333万次。

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融合法治元素和情感因素,江苏高院先后制作了《无法上映的人生》《我爸爸是个超级英雄》等微电影、微视频,用情感感染人、用形象打动人,使法治故事更为受众认可、法官群体更受群众尊崇。

法院文化是新时代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时代使命,江苏高院将继续讲好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法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