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心‘未’爱”护航少年的你—宿迁宿城区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纪实
作者: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 朱来宽 发布时间:2022-09-30 浏览次数:517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少年法庭工作事关家国未来。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积极探索开展芳心“未”爱“521”工作法。在惩治、保护、预防、帮教上持续发力,不断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双向司法保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制度护航 织密保护未成年人法网
良法是善治的基础。宿城法院注重发挥审判职能充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探索完善既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理念、又符合民事立法精神及程序原则的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模式,积极构建“报告通报+学校参与+案例引导+家教指导+全面联动”的少年审判新格局。今年3月,宿城法院还联合公安、妇联制定出台《关于在宿城区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联动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受害人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及老年人合法权益。
同时,该院还在区妇联、区关工委、区团委、区教体局等部门,选任人民陪审员,参加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并与家事审判改革共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特色化、人性化服务。
有效监督 纠正“甩手家长”依法带娃
“孩子走上这样的道路,我们也很惭愧、内疚,之前对他们的关注的确太少了。”看着法院发来的“亲职教育”决定书,张妈妈愧疚不已。前不久,宿城法院向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3名未成年人被告的家庭发出“亲职教育”决定书,责令3个孩子的父母接受家庭教育辅导,学习“怎么当好爹妈”,张妈妈便是其中一个未成年人被告的母亲。
“亲职教育”是指导和帮助健全未成年人监护监督体系的有效路径,也是宿城法院创新普法形式、凝聚保护未成年人广泛社会共识的有效实践。2022年,宿城法院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2份,开展“家长课堂”4次。与此同时,联合区妇联、教育局等部门,在法院机关和3个基层法庭分别成立集“家庭教育指导、纠纷化解、心理修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服务中心、工作站,定期开展联合救助、心理辅导等帮教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多元共治。
“‘亲职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父母教养子女的技巧与能力,更在于督促父母切实履行其监护教育职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是健全未成年人监护监督体系的有效路径。未成年人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教育能力和责任意识,能够填补监护监督体系空缺。”民一庭庭长毛晓梅说。
凝聚合力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可能是言语攻击,肢体攻击、财物侵害或者社交排挤,起侮辱性绰号,给他人造成了精神痛苦,也属于欺凌行为……”日前,来自全区的90名青少年走进宿城法院聆听了一堂“抵制校园欺凌,法护少年的你”法治课。
未成年人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围绕“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宿城法院将工作重点向前延伸,针对学生、家长、老师三类重点群体,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进社区以及法院开放日活动,深入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增强学生、家长、老师法治理念,让“法治”在孩子生活、学习中生根发芽。与此同时,把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法院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未成年人的参与性、体验性,增强法治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2021年以来,宿城法院在辖区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各镇(街道)、社区等开展相关活动30余次,向中小学生赠送自编的《“未”爱而来 以法护航》等书籍1000余册,覆盖人群超过2万人次。
“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但是普法教育对象要从学生扩大至家长、老师、学校。”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郑小苗介绍,宿城法院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合力,努力构建未成年人综合“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