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个镇设立审务工作站,105名法官(法官助理)下沉网格一线,开展纠纷排查化解、释法答疑等490余场次;2019年以来,诉前分流案件16738件,调解成功8271件,其中,基层就地化解1400余件……

这组数据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紧扣执法办案主责主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赣榆法院始终坚持把服务和保障“三农”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紧扣全区发展大局,深耕司法责任田,不断探索具有赣法特色、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司法保障模式,全力谱写助力发展的大篇章。2021年9月,省法院挂牌成立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凝聚乡村振兴“大合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赣榆区人民法院主动领题、专注破题,制定出台服务全面建成苏北第一区实施意见,细化服务保障乡村振兴16条举措,提升服务保障针对性、实效性。

结合“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成立“党员先锋”“青年文明”等六支志愿服务队,形成32个为民实事项目,构建覆盖全院的工作责任体系。

2022年9月,服务保障乡村振兴联合工作站在该院城头法庭揭牌。为增强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实效性,该院与市委驻赣榆区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签订“乡村振兴·法治护航”战略合作协议,就优化乡村法律服务供给、深化诉源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下力气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凝聚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

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赣榆法院成立涉农项目司法保障组,加大重点涉农项目工程司法支持力度,建立案件预警、通报机制,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开展“法进民企”系列活动,院领导带队深入镇村企业走访问需、释法答疑,提升镇村小微企业依法经营能力。

针对辖区内涉海产品电商经济繁荣的特点,该院开辟涉电商案件绿色通道,选取典型案例开展巡回审判,组织电商协会、网红电商等旁听庭审,召开座谈会,进行风险预警;在电商产业园设立涉电商审务工作站,通过释法答疑、走访调研等一揽子综合举措,助力电商企业健康发展。

“你看,我们这么快就拿到了钱,还得感谢法院为我们要回了工资!”攥着刚领到的劳务报酬,农民工代表难掩内心的喜悦。

徐某等23人受雇于被告王某为甲公司提供劳务,其间被告王某因资金短缺造成甲公司工程未能及时完工,进而导致徐某等人无法取得劳务报酬。

接到案件后,承办法官当天即立案并通知被告到庭。经多次耐心释明,双方达成初步调解方案。为促进纠纷实质化解,承办法官又联系了甲公司,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对公司与王某未完成的工程纠纷一并进行调解。最终甲公司同意在扣除未完工部分劳务款后,尽快支付拖欠的款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3名农民工顺利拿到工资款。

农民富裕富足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该院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对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赡养费等案件,建立“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四快”工作机制。开展“根治欠薪”“涉民生案件”等专项执行,2021年以来,执结民生案件887件,到位标的额3362.36万元。

拓展便民诉讼“服务圈”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优质的司法供给就延伸到哪里。赣榆区人民法院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明确司法惠民十项实事清单,用心用情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年初,海头法庭审结一起特殊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与一般案件不同的是,原告是两名聋哑人。庭审前,承办法官了解到两名原告不仅会用手语,还能读写汉字,遂决定庭审时以手写文字交流为主。庭审中法官放慢庭审节奏,以纸笔代替唇舌,有条不紊地与二原告进行“笔对笔”交流,最终得以查清案件事实。“‘听不见、说不出’的聋哑人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同样享有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公平正义不会因‘聋哑障碍’而缺席!”海头法庭副庭长方圆如是说。

人民法庭处于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该院坚持“三便”原则,优化一法庭一特色建设,完善“船上开庭”、巡回审判、纠纷联调等机制,打造“渔家法庭”“法润乡风”特色品牌,切实方便群众诉讼。

在15个镇设审务工作站,设便民诉讼服务点,院领导包片负责,全院12个部门挂钩联动,法官(法官助理)下沉网格一线,加密巡回审判、上门调解、在线立案频次,切实方便群众诉讼,减轻“讼累”推进诉讼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家门口”式诉讼服务获评全市政法为民实事项目。

在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因涉案物品价格等无法确定使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承办法官邀请两名多年从事房屋装饰装修工作的“土专家”参与纠纷化解,共同对涉案物品提供参考估价。

通过引入“包工头”“船老大”等农村“土专家”,为农村自建房、涉渔、涉土地承包等专业性较强案件提供第三方意见,在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专业鉴定耗时、耗钱等问题,不仅能使案件有新突破,同时可以因地制宜的主动作为,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

乡村要振兴,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发挥多方配合效应,使双方当事人都“听得懂”“想得通”“办得到”才能有力化解矛盾纠纷。

绘就诉源治理“同心圆”

今年五月,赣榆法院多部门深入基层,参加乡镇清产核资工作相关会议,对各镇在清产核资过程中遇到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等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因地制宜帮助各镇找问题、想办法、破难题,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各类矛盾多元化解。

2022年以来,赣榆区委部署开展清产核资专项行动,该院积极行动,注重完善治理的长效之策,强化提前介入,通过“示范+调解”的方式妥善化解一批涉村委会案件。向区委报送涉农村资产资源案件情况专题调研报告,就合同拟定、纠纷化解等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对基层干部进行法律轮训,促进科学决策、完善管理。

坚持将力量沉下去。深入开展“法官进网格”,法官(法官助理)下沉网格一线,担任“法治副片长”,联合开展纠纷排查化解、释法答疑、疫情防控等工作。

保持见叶知秋的敏锐,健全纠纷分析预警机制,常态化向基层镇村发送《社情简报》,动态分析辖区内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成因特点和变化趋势。针对审判、执行中发现的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发送司法建议,获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底色,而群众法律意识的提升,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赣榆区人民法院坚持把执法办案变成普法的第一现场,选取婚约财产、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案件,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审判,以法治文明引领乡村文明新风。“谎言的代价”“继父的身后事”等多起案例在央视《今日说法》《庭审现场》等栏目报道。

成立法治宣讲团,选取典型案例,深入电商企业、镇村一线巡回宣讲;精心打造《赣法微课堂》,围绕未成年保护、养老诈骗等,以案说法、权威释法,将典型案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新兴媒体,让学法、懂法、守法在基层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