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区人民法院以“为群众办实事”法院创建活动为契机,全力推动特色人民法庭创建,深入推进品牌建设,推进人民法庭解纷模式结构性变革,推动更多的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使人民法庭在参与辖区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漕运法庭

三面锦旗 打造“诉源治理”新标杆

2021年12月下旬,农历虎年将至,漕运法庭“新市民”调解室一大早来了11位外地籍务工人员,大家情绪激动。这是附近工地的务工人员来求助,包工头拖欠他们半年多工资,不久前刚出具欠条,最近人跑了。调解员范广友招呼大家坐下,详细登记每个人的欠款数额、联系方式及工地发包方、承包人的基本信息,待基础工作做好后开始联系辖区村居、政府建工部门,当日上午就与工地承包人取得联系,承包人表示愿意代为支付所欠农民工工资。除夕前两天,范广友接到电话,11名农民工如数领到工资。春节后上班首日,漕运法庭“新市民”调解室收到农民工兄弟赠送的锦旗。

小李、小赵都是外地人,几年前来淮安区务工,两人从熟悉到相爱,最终步入婚姻殿堂。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企业效益下滑,收入不如从前。小李希望早日生个小孩,而小赵认为现在收入减少,生小孩会使生活压力变大,两人为此产生矛盾,经常发生争执。后来矛盾越积越深,两人长达半年互不联系,最终小赵到法庭起诉离婚。“新市民”调解室接案后及时与当地司法所、妇联联系,争取相关专业调解组织的帮助。范广友分别与小李、小赵交谈后发现两人缺乏沟通,加上年轻气盛,导致矛盾重重。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小夫妻沟通交流,最终两人重归于好。事后,两人托人向“新市民”调解室赠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如今,小两口过着幸福甜蜜的日子,不时还会给范广友打电话,聊聊家常。

漕运法庭辖区某个体企业因经营需要招了十余名工人,最近两年因疫情影响,经营每况愈下,企业不得已暂时停工。几名外地员工认为企业的做法不合法,希望企业给予经济补偿,双方僵持不下,员工向工会求助,工会协调未果,于是联系漕运法庭“新市民”调解室,希望给予支持。调解员与该企业负责人陈某取得联系,并告知陈某在第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一般为停工后第一个月)内需要足额发放工资,下一个周期内仍然不能安排正常上班的,可以按不低于所在地工资标准的70%发放生活补助。调解员向员工阐明相关规定,希望员工能体谅企业的难处,与企业共度时艰。经过几轮调解,企业向员工发放停产期间生活补助,双方达成和解。最近企业复工复产,经营状况良好,几名外地员工继续在企业上班。陈某向调解室赠送锦旗。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漕运法庭“新市民”调解室将一如既往地满足“新市民”解纷需求,致力于构建立体、多元、便捷的解纷机制,最大限度为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山阳法庭

深入一线 让人民法庭离人民更近

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发现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2021年,山阳法庭干警共前往农业产业大棚、园区80余次,为产业发展注入司法动力。

开展“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是法院积极下沉力量、延伸审判职能、优化司法服务的重要举措。山阳法庭干警全年累计“走网入格”70余次,诉讼外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同时,将“法官进网格”机制与送达、调解工作相结合,在“进网格”过程中送达传票,并了解纠纷、顺势调解,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孟师傅,出去开庭了!”孟树东是山阳法庭警务用车驾驶员,听到招呼,他熟练地收拾好东西出发,一场“马锡五式审判”就这样走进渠北的田间地头。家门口、养鸡场、酒槽间,一枚国徽、一把法槌、一条横幅外加三两板凳,摆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场巡回审判的庭审现场。

山阳法庭全年开展巡回审理、调解80余次,解决巡回审判“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司法服务。

省其谳牍,可使无讼。山阳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辖区着力打造5个“无讼村居”创建点,扎实开展共建活动,把创建“无讼村居”作为探索乡村善治的重要举措。

无讼之境,春风化雨。山阳法庭将继续推进“无讼村居”创建工作,通过诉前调解、诉调对接、巡回审理、普法宣传等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讼外,真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征途漫漫,山阳法庭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工作理念,从“心”出发,让人民法庭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为辖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阳法庭将司法审判职能与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开展司法服务“零距离”、巡回审判“便诉讼”、网格管理“解民忧”、无诉村居“减增量”、送法下乡“促文明”活动,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努力让司法服务走得更远更实。

车桥法庭

“三个前出”服务 多维度夯实法治根基

车桥法庭以党建共建、资源整合为抓手,着力构筑服务乡村振兴“前哨阵地”,创新推进“支部桥头堡前出”深化党建引领、“特色工作站前出”解决重点难点、“预警哨站前出”强化诉源治理,在基层矛盾纠纷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地区治理稳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有力夯实了乡村振兴法治根基。车桥法庭曾连续三次获得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称号,获评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司法利民提速度。实行“镇乡吹哨、法庭报到”工作机制,培训法律“明白人”,强化法律服务所、村民委员会专职人员培训指导;设立企业联络人,实现企业联络、化解纠纷常态化。针对农村地区婚姻家庭、赡养老人、追索劳动报酬等常见纠纷开展“线下+线上”以案释法、视频普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服务质效。车桥法庭与镇街村组、群团组织、企业等交流经验、交叉体验、联合共治,为朱桥镇农房拆迁涉信涉访、流均镇渔业纠纷响哨预警,前端化解纠纷近10起,诉源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联防联控汇聚合力,司法为民拓广度。车桥法庭与职能部门凝聚工作合力,建立长效化联动解纷机制: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法律服务所共筑司法安全防线,完善多元解纷网络;协调推进“微解纷”在线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实现治安联防、信访联控、纠纷联解,促进基层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实质性化解。

“线下+线上”两端发力,司法便民有温度。拓展线下办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云端开庭等诉讼服务功能,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推动落实各项有温度的诉讼服务便民举措,实现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不打烊”。2022年已开展线上调解、网上“云开庭”百余次。

聚焦农民工权益保护,司法惠民显力度。车桥法庭聚焦农民工权益保护,加强与辖区镇街党委政府,院根治欠薪工作站、农民工工作站的联动,排查辖区农房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欠薪隐患,联动化解欠薪矛盾纠纷。对排查发现的施河镇某农房改造项目欠薪纠纷,法庭出真招、用硬招,以说办就办、办就办好的力度,第一时间启动根治欠薪联动工作机制,为212名农民工及时足额追回欠薪282万余元。

近年来,车桥法庭在各项重点工作中凝心聚力,坚持高效率、高标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党建平台催生责任、让责任强化队伍担当、用担当激发法治动能,通过诉源治理、根源预防、联防共治,确保矛盾不上移、纠纷不成讼,有效降低成诉率。2022年,车桥法庭收案数、平均审理天数持续下降,诉源治理格局不断完善,司法治理效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