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缝很宽,时间太瘦。不知不觉中,法官这个工作已经做了十多年。这个职业更容易让人目睹世间沧桑,你的,我的,岁月的洗礼千差万别;相同的是,我总希望我的当事人能一直看到生活的光!

快速处理赔偿,燃起生活希望

2016年12月,年轻力壮的李某被工作单位安排至某建筑工地安装塔吊,未曾想,塔吊在提升过程中副钩上方的钢丝绳突然断裂,把李某摔成重伤。几年来,李某被送至上海、南通的多家医院治疗,花去了大额医疗费用,之后被鉴定为一级伤残,完全护理依赖。因所在单位未给李某缴纳工伤保险,李某仲裁后向法院起诉,要求单位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待遇。

这是我调岗至民一庭后办理的第一起伤残如此严重的劳动争议案件。开庭的时候,李某本人未能出庭,是他的父亲和律师一同前来处理。了解到李某已欠下上万元的医疗费,事发后因种种原因,妻子也离开了家,只有父亲请的护工在照料他,庭前,我将用人单位和李某的代理人分开来做了多轮调解工作。考虑到被告单位近两年的经营状况不佳,而李某前期、后期的治疗与护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我便想尽我的努力,让他尽快拿到赔偿款。

最终,双方达成了解除劳动关系并由用人单位在年底前一次性赔偿所有工伤待遇共计340多万元的调解协议。

调解结束后,我借着给李某解读调解协议之机来到他的家中,了解李某的恢复情况,给他打打气。交谈中,李某坐着轮椅,挂着尿袋,眼中很是迷茫。他原本应该也是家中的顶梁柱,现在却要靠着药物和护工生活,让我心中很是同情。

我鼓励他直面生活的磨难,告诉他,身边的亲人——父亲、儿子都离不开他,一定要坚强。提到儿子,他骄傲地告诉我,儿子的学习成绩很好,这笔赔偿款也能给儿子将来的生活带来希望。我对他说,将来你儿子肯定能为你争光,考个好大学,他听了憨憨地笑起来……

化解无端猜忌,重拾晚年亲情

这是一起旁听席上座无虚席的庭审,也是罕见的“母告子”纠纷。庭审中,84岁的老母亲崔某十分激动,状告大儿子王某通过欺骗手段将自己唯一的住房过户到了他名下,要求儿子还房。老太太的哥哥、姐姐和小女儿、小儿子都一同坐在旁听席为老太太“撑腰”。

人到晚年还要面对这样的家产之争让我很是痛心。我将王某拉到一旁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告诉他房子是老太太的财产,他哄骗年事已高的老太太签名过户属于欺诈。王某说,之所以将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并非想独吞母亲的财产,只是怕母亲年纪大了被人骗房子。我听出言外之意,他是怕老太太将房子全部赠予给他人,于是我抓住纠纷的症结,又做了老太太的工作,劝说她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偏心,否则就像现在这样,容易引来猜忌和麻烦。

最终,老太太经过我的劝说当着所有子女的面承诺,自己在处置房屋上不会偏心,会一碗水端平。如此,消除了所有子女的顾虑,王某也答应将房屋重新过户到母亲名下,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

离开法庭时,月亮已经高挂在庭审室外的夜空中,两个儿子也不约而同地牵起了母亲的手臂,我顺势按下相机的按钮,给他们记录下亲情重温的这一刻。

做一道行走的光,照亮能被照亮的人

我的分管领导周云常说:“我们要做正能量的人,不要被工作中的负能量影响,成天抱怨发牢骚,与其有这个功夫,不如把事情解决了。”对此,我很认同。用好的心态办事,将事半功倍。

如今的审判工作繁重又辛苦,白天一个庭接一个庭,接待的当事人一批又一批,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每周都绷紧弓弦尽全力结案,但案件没有终点,很快新的案件又接踵而来,常常很是疲惫。然而,我总认为,我们办理的不仅仅是案件本身。每个案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才是重点。这些年,收获过感谢信,收获过锦旗,收获过祝福短信,口头的谢意更是数不胜数。

我想,每一次的上门调解、现场勘查、病床前的问候都可能让当事人体会到我办案的良知与良心。

我不想做司法民工,我的职业自带光芒,我希望自己心中的信仰之灯不灭,同时立足岗位,用我的职业之光,照亮那些能被照亮的人。接受岁月的伤,仰望生活的光。平淡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