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3日通报老年人民事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情况。2021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审结涉老一审民事案件21.1万件。

从年龄分布来看,60-70岁老年人参与诉讼比例较高,约70.51%。涉老民事案件类型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离婚、继承、赡养、分家析产等家事纠纷;医疗服务、民间借贷、房屋买卖等合同纠纷;交通事故、相邻关系、家庭矛盾等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涉老民事案件不仅关涉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还多与婚姻、血缘、家庭有关,当事人之间特殊的身份关系夹杂着情感纠葛,难以简单地分清是非、辨别曲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加了案件审理的难度。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涉孙”类纠纷增多,具体指老年人向“啃老”子女追索代为抚养孙子女的费用。子女离婚后老年人对孙子女是否享有探望权争议较大。新型赡养纠纷增多,高龄老年人在老年子女无力赡养的情况下,要求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代位承担赡养义务。除经济供养外,老年人要求子女定期探望、节假日陪伴等精神赡养诉求成为热点问题。涉老居住权纠纷增多,居住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创设的制度。高龄、丧偶、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居住权保护在离婚、继承、房屋买卖等案件中成为关注焦点。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因养老机构设施管理缺陷、人员看护不力、送医救治不及时等原因引发的老年人人身伤害案件不断出现。“银发旅游”产业尚不健全,因安全保障不到位导致老年人意外伤亡事件频发。

在积极老龄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银发族”选择返岗工作,以再就业的方式实现“老有所为”,由此引发的劳动关系确认、工伤保险赔偿、误工费损失认定问题成为司法裁判的难点。此外,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风险意识不足、辨别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知识等特点,通过情感攻势、虚假宣传、允以高额回报等方式,设置投资、消费、拍卖等骗局,严重损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由此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