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欠款催了半年连人影都不见,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回来了
作者: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3-04-20 浏览次数:1693
“这笔钱我已经催了半年多,等着用呢!没想到法庭和商会这么快就帮我顺利解决,多亏了老黄!”这个电话中一直道谢的人是惠山区洛社镇某物资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而被他亲切称为“老黄”的人,正是洛社商会人民调解员黄建华。
原来,无锡某机械厂从刘某经营的物资公司采购了一批钢材,但欠付的3.7万余元始终未结清,这对小本经营、资金链较为紧张的刘某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多次讨要无果的刘某把心一横,将昔日的老客户告到了法院。
“该物资公司位于洛社物流园区,商会调解员情况熟、业务熟,具有天然优势。”考虑到这个案子的情况较为简单、事实清楚,调解有利于减轻双方当事人诉累,法院启动诉前调解程序,依托“法庭+商会”涉企纠纷诉调对接平台第一时间与洛社商会人民调解员黄建华取得联系,请求协助开展调解工作。
于是,接到调解任务的洛社商会人民调解员黄建华“登场”了。他联系上了被告机械厂的采购人员林某,林某虽承认了欠款事实,也表示愿意调解,但始终以出差等事由多次拖延见面。
“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尽快找到负责人,把这笔钱要回来。”黄建华暗想。虽然该机械厂已经搬迁,但黄建华决定还是去原厂址碰碰运气,说不定可以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这一找还真被他发现了一些线索——机械厂厂房已搬迁,但还有门卫看守。通过门卫,黄建华联系到了机械厂负责人的妻子王某。
向王某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黄建华又从多个角度释法明理,耐心劝说,王某终于松口,表示一定会和丈夫一起认真处理。两天后,黄建华就从双方那里都得知了欠款已经付清的事。刘某也随即撤诉,这个他奔波了半年无果的案子竟神奇地在25天内就解决了,特意来电感谢的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无锡西站物流园区位于洛社辖区内,园区内企业众多,矛盾纠纷数量较多。若按照传统的立案、审判、执行模式,对中小企业来讲耗时费力,诉讼成本太高。”洛社法庭庭长许景波表示。为保障“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落实落地,助企纾困解难,洛社法庭结合辖区特点积极研判,与洛社商会达成共建协议,成立了驻洛社商会“法官驿站+法漾洗砚·企业行”工作联系点,让矛盾化解在诉前,减轻企业诉累,推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该工作联系点通过构建“党建工作联建、矛盾纠纷联调、法治宣传联动、诉源治理联治、营商环境联创”的“五联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庭的“专业化审判”优势,另一方面利用商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共同促进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维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为确保“法庭+商会”模式的实质化运行,双方还共同搭建了涉企纠纷诉调对接平台,设置法庭连线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用足用好线上会议、视频答疑等功能,用“一块屏幕、一根网线”串联起法庭和商会,既提高办案效率,又有效降低当事人的时间、人力和诉讼成本,实现“一般纠纷不出商会”,就地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很多案件靠一纸判决并不能真正化解矛盾,关键还是要通过调解赓续商业友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惠山法院副院长陈伟东介绍,洛社法庭将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依托“设立法庭法治护企微团队、建立法庭诉服绿色微通道、编写涉企纠纷典型微案例、深入商会企业开展微宣传、搭建庭商日常联系微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解纷微指导”的“六微服务”工作法,持续推动司法资源向基层下沉,形成以行业内部化解为主、诉讼托底的商事纠纷源头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在商事纠纷领域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据悉,自2022年11月底洛社法庭驻洛社商会“法官驿站+法漾洗砚·企业行”工作联系点成立以来,已累计处理纠纷34件,调撤率达30%,成为法企联络的“前端哨点”,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