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里生机勃勃的热闹,夜市里长歌纵酒的洒脱,小巷里柴米油盐的繁杂……这是世间的人情味,也是人间的烟火色。而启东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在一夜寂静后,工作日的早上瞬间恢复了白天的喧哗热闹,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立案的、咨询的、调解的、开庭的……整个诉服大厅井然有序,人声鼎沸中聚拢来人间烟火。

电视剧《底线》里有句台词:“法律有尺度,是要在尺度之内,把事情做好,但是法官应该有温度,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为当事人做些什么!”熙熙攘攘的收案窗口,人来人往的诉服大厅,每个当事人都有着一段斑驳的过往,那些散落的“一地鸡毛”让人无处着手,而我们立案人每天穿上制服的那一刻,那就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世事纷繁,总需要人去理顺丝线,解开心结。

做好守门人
有人说我们立案庭就是看大门的,是也不是!

立案庭的工作繁忙且复杂,查案件的来找我们,不懂打官司的来找我们,不知道诉讼流程的还是来找我们。诉服大厅每天需要接待大量的当事人,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耐心听取当事人的倾诉,为当事人解释各项规定和流程,对当事人的诉讼进行指导,并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可以说我们是人民群众迈向法院大门的第一步,是法院工作的前沿阵地。但同时我们又有着“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的大格局,除了诉讼引导外,我们还兼顾着窗口受理、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档案查询、线下调解、远程调解、司法确认、信访接待、支云送达、全流程无纸化办公等多项职能。不管多难,我们都会做好法院的门面担当,守好法院的第一道门,用我们的专业让更多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得到回应,做到诉服有温度,诉服无投诉。

做好吹哨人

启东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窗口。2023年10月的一天,法官助理石培培刚上班一打开南通电子诉讼服务平台,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百多起同一被告的网上立案案件。原来启东某房地产开发商企业逾期交房,104位业主委托一位上海的律师向启东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要求开发商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逾期交房的违约金。

我们是的特殊的“吹哨人”,遇到可能引发群体性诉讼的案件就及时吹哨预警,立刻着手处理。于是,立案庭立刻启动首问预警程序,立案庭负责人张红丽第一时间打通代理律师的电话,了解案件详情,并与审判业务庭、执行局负责人沟通开发商在审在执案件的基本情况,通过“立审执”三方会商研判后,确定基本解决方案,预判案件走向。因方案切实可行,立案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立案庭的提前吹哨、合理介入,及时化解了一起群体性纠纷。

做好解纷人

“不行,你今天必须把我的工资结清”“我今天一定要把这婚离了”……诉服大厅4个调解室里8个调解员们正在耐心做工作。如果说判决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刻度尺,那么调解就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温度计。

人世间最奇怪的就是人情世故,上一秒可能还是生死仇炒敌,势不两立,下一秒可能就能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诉累缠身的当事人,可能不是为了与人为恶,只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只为了错综复杂的亲情、友情……。

我们诉前调解此时正好充当了当事人重修旧好的催化剂,让本需通过对簿公堂解决纠纷的当事人,通过一次调解就能化解纠纷。彼此之间留有余地,江湖好相见。

做好了事人

看过《底线》的人大多都会对其中贯穿全局的一位老爷爷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常年上访的齐大爷,他从方法官刚参加工作一直到方法官成为副院长,他常来法院信访,但每一次,方法官都会耐心接待,听他讲完诉求,也为他设身处地的排忧解难。

面对信访人,他们的诉求可能没有办法再通过诉讼解决,如果没有强大的同情能力,可能无法完成信访接待的工作。在大多数人看来,涉诉信访都是一些琐碎、繁杂的小事,而对于信访人来说,却是重要、关键的大事。我们接待信访人要用“如我在诉”“如我在访”的情怀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做到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都是平凡的立案人,我们都愿意用自己的青春脚踏实地办好每一个案件,每一桩事务。我们也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来践行法治的初心,用实际行动来为法治的前行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