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朱沪生,女,1958115日生,中共党员,至今共审结各类案件3000余件,无一申诉再审,无一发回改判,无一上访缠诉,先后五十余次受到各级表彰,其中2005年被评为“全国人民法庭优秀法官”,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女法官”,且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一等功,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2011年被中央政法委表彰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20104月,她从专职审委会委员退居二线后,努力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员”、青年法官“指导员”、信访化解“调解员”三个角色,积极发挥了“老模范”的新作用。

朱沪生多年如一日,始终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宗旨,勤勉敬业,公正清廉,坚持把人民装在心中,把微笑写在脸上,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法官的无悔情怀。

 

 

保发展,她是一张“名片”

 

长期奋战在审判一线,让朱沪生沉淀了丰富的商事审判经验

 

早在新坝法庭工作期间她探索出的商事审判路子,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巡回办案就地审理。现在,朱沪生利用其丰富的办案经验,积极参与诉前调解,化解矛盾纠纷。

 

原告某机械公司起诉被告某能源公司,要求被告偿还起重机款40余万元并承担利息。接手案件后,朱沪生发现,受新能源行业危机影响,被告目前经济状况困难,确实没有还款能力,即使案件进入到审理、执行程序,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很可能难以实现。朱沪生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原告代理人:“请贵单位放心,法院一定尽力帮你们解决好这起案件”。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减少诉讼成本,也为了避免因诉讼影响被告生产经营,使得原本已不景气的被告更加雪上加霜,朱沪生决定组织双方调解。通过多方了解,朱沪生发现被告的投资方某集团公司具备还款能力,遂与集团公司沟通,最终集团公司表示愿意帮助被告还款,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多亏了朱法官,使得案件这么快就顺利调解,我们公司也有希望讨回欠款”,原告代理人感激的说道。

 

当前,受诸多因素影响,光伏企业正面临行业发展的寒冬,为了维护小微企业特别是光伏企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朱沪生以诉讼服务中心为平台,尽可能运用诉前调解手段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解决纠纷。朱沪生还积极走访辖区企业与人大代表结对联络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通过参与合同评审,提供法律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梳理法律难题成为法院保发展的一张名片

 

当导师,她甘做一只“春蚕”

 

青年法官导师制是扬中法院传、帮、带活动的一大特色品牌之一,主要是由业务能力较强、审判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对新进法院工作的预备法官、初任法官和选调法官等青年法官进行业务指导,提高青年法官的司法能力。

 

作为首批法官导师之一,朱沪生也承担起培养青年法官的责任,常常利用具体案件传授调解经验,让青年法官更深刻地体会调解精髓,掌握调解技艺。在同事们眼里,她总是能倾囊相授。

 

陈旻是一名来自新疆某法院刑庭的选调法官,在扬中法院开发区法庭工作,因为语言不通、风土民情不熟,刚到法庭工作时,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障碍,陈旻说,法官导师制实行后,每遇到疑难的案件,朱沪生导师都会抽时间帮助分析案情,热心参与调解,往往经她一点拨,办案思路就豁然开朗。今年上半年,陈旻办理了一起离婚案件,由于双方性格原因和家庭矛盾,女方黄某在婚生女出生仅2个月时就起诉要求离婚,而且双方彼此心存猜忌,男方杨某要求对婚生女进行亲子鉴定,加之,双方在婚生女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上分歧较大,曾一度僵持,无法调解。朱沪生了解案情后,耐心地做双方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的思想工作,结合适宜的言语风格,最终促使男方杨某同意其婚生女由女方黄某抚养,并支付抚育费,矛盾妥善化解。

 

朱沪生将自身多年的办案经验加以总结,借助个案向青年法官详细阐述调解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担当青年法官导师以来,朱沪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个性的当事人,生动形象地为青年法官传授了丰富的调解技艺,为青年法官今后开展调解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促和谐,她是一面“旗帜”

 

涉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矛盾多、化解难度大,是法院重难点工作之一。“做好涉诉信访工作要走进群众中间,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朱沪生坦言。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当事人,她都能做到热情接待,耐心倾听,情理和法理相结合,做好疏导工作,化解他们的怨气,解决他们的诉求。她,俨然成了一面旗帜。

 

朱沪生在扬中法院工作多年,作为一名知名的全国模范法官,有的当事人出于信任,要求朱沪生亲自处理涉诉信访案件。涉诉上访人陈某,对自己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判决结果不服,二审维持原判后到扬中法院来访。“我希望由朱沪生法官来办理我的案件”,陈某道。为了实现息诉罢访、案结事了,朱沪生认真倾听陈某的意见,详细查阅一审、二审相关材料,并根据案情向陈某宣讲法律知识,解释判案理由,最终用真诚感化了陈某,使陈某从心理上消除了对法院的对立情绪,为案件的彻底解决奠定了基础。

 

涉诉信访接待工作琐碎而复杂,法官往往直面充满怨气的当事人。朱沪生乐意成为当事人的“出气筒”,即便面对当事人的质问、斥责甚至怒吼,仍然能够做到心平气和,通过一声问候、一杯热茶,缓和当事人的情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热心、诚心和恒心服务群众,为民解忧。2012年以来,该院涉诉进京上访3人次,比去年下降了66.67%12月份被省高院表彰为全省法院系统化解涉诉进京访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