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1).JPG

仅一天时间,从线上到线下,从法庭到镇村,赣榆法院墩尚镇融合法庭便成功化解两起纠纷,充分展示了融合法庭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特点。融合法庭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更在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升级,全区域打通司法服务的“末梢神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为赣榆区的和谐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融合法庭“治未病”抓前端

“张法官,你看这官司也没多少钱,但这事儿影响我很多天了!”当事人的一句肺腑之言,道出了融合法庭在群众心中的分量。

下午3点,这是赣榆法院墩尚镇融合法庭刚刚调解的一起劳务合同纠纷。原被告因光伏安装工程的款项问题产生分歧,原告在多次催款无果后,选择将此事诉诸法院。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过去曾有过合作关系,且此次纠纷更多是出于误会和沟通不畅,为了从根本上化解两人的矛盾,法官提议双方就近前往被告所在地的融合法庭进行调解。在调解中,原本剑拔弩张的原被告双方,在法官和书记员的耐心引导下,态度也逐渐变得平和。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详细约定了款项的支付方式和时间等,法官第一时间在融合法庭为诉讼参与人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至此,前后一小时这起纠纷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融合法庭作为赣榆法院推进诉源治理的创新举措之一,充分发挥了其便捷、高效的特点。从传统的“坐堂办案”到“家门口解纷”,从被动地“等你来诉”到主动地“止于未诉”,从单纯处理“是你在诉”的案件到更加注重矛盾纠纷的前端处理,融合法庭在纠纷解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诉至人民法院的纠纷,按照自愿、合法、就近原则,基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通过“融合法庭”分流至基层解纷力量进行调解,促进纠纷就地化解,将“融和法庭”这个连接点真正地调动起来,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于苗头,解决在诉前。

融合法庭“聚合力”提效能

张某与王某,这对在鱼饲料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搭档,因一笔巨额货款纠纷陷入僵局。王某拖欠货款,张某多次催讨无果,只好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然而,王某身在外地,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成为摆在张某面前的棘手问题。张某找到了设在家门口的融合法庭!

面对这一异地纠纷,沙河法庭在墩尚融合法庭充分利用“江苏微解纷”等线上平台,让调解变得智慧又便捷。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轻松把调解现场“搬到”了线上。调解员孙宜霞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一方面安抚张某激动的情绪,一方面与驻庭法官张暖暖、辖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紧密沟通,形成解纷合力。

通过线上平台,双方当事人虽相距甚远,但能够面对面沟通,消除误会和隔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同意次日来到法院,心平气和地把这笔“糊涂账”算清楚。最终,双方达成了分期付款协议。

融合法庭“精准普法”筑基石

短短两个多小时,墩尚镇“融合法庭”如同一座高效运转的法治枢纽,成功让两起纠纷的当事人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沟通问题,不仅靠前解决群众纠纷,更是为群众提供了最直接的普法教育。

“法官,别人欠我钱,我能起诉夫妻俩吗?”“法官,我们网格员或者法律服务所的同事该如何操作这些平台?”……面对大家各种细致的咨询,赣榆法院的法官张晓晓耐心倾听,然后精准答疑,为大家解开心头的疑惑。

随着群众咨询的热情高涨,沙河法庭负责人秦涛召集墩尚镇信访办、司法所、墩尚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罗阳法律服务所的同事们,共同商讨“融合法庭”在多元解纷中遇到的难题,并探讨技术支持与人员对接的最佳方案。可以说,多部门协作、多平台互通、多人员协同联动,就像一张紧密的网,把矛盾纠纷牢牢网住,从源头上预防、前端上化解、关口上把控。

为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赣榆法院全面推行“1+15+2N”模式,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在15个镇实现“融合法庭”全覆盖,纵向在村级设立N个“法庭e站”,构建起N个行业调解诉调对接机制,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体系建设,全面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为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运作提供法治‘链接’。通过融合府院联动、多元解纷、庭所共建、院格融合等机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 

未来,赣榆法院融合法庭将进一步加强与基层解纷力量的合作与联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工作共同体,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融合法庭还将加大对普法宣传的投入力度,通过庭审直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