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札记】“案结”不是目的,“事了”才暖人心
作者:沛县人民法院 贺雪 李玺 发布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14421
不愿兑现的“承诺”
“唉,年龄大了没人管还招人嫌,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王某在执行法官面前边哭边说,眼里满是悲伤。
“您放心吧,老太太,您的赡养费我们会执行到底。”法官轻抚着老人的肩膀,耐心安抚着她的情绪。
这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件,王某与丈夫育有两子两女,小儿子出生后不久王某的丈夫意外离世,王某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如今86岁高龄的王某患有多种慢性病,身体大不如前。但王某的子女因家庭琐事及财产分配问题积怨颇深,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始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2019年经法院调解,王某子女同意每月给付赡养费300元,并轮流照顾老人。
然而此后的四年中,王某的子女并未按照协议如约履行,王某遂向沛县法院申请执行四个子女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的赡养费,每人15300元。
情法并用的“执行”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夏巍立刻进行网上查控,但并未查找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存款。考虑到赡养纠纷的特殊性,为实质化解家庭矛盾,维护老人切身利益,法官决定找到王某的子女当面沟通。
“一直都是我照顾老妈,你们照顾过几天?”
“我也60多了,身体不好,自己都顾不上了。”
王某的三个子女来到了现场,一见面就炸开了锅,诉说着自己的付出和不满。法官将他们分开,一一疏导劝解。一方面认真讲法理,告知他们赡养老人是不附条件的法定义务,也是良好家风的重要传承;另一方面倾心说情理,引导他们回忆母亲将他们独自抚养长大的艰辛,而反哺之义是人之常情。
经过耐心说理,三人情绪缓和,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履行了各自欠付的赡养费。
对于声称无力给付,一直不肯露面的李某四,法官在走访问询中了解到,李某四家庭负担较重,离婚后一直外出务工。在后续财产线索的查询中,法官了解到李某四曾经在某保险公司购买过一份保险产品,现有现金价值可供扣划。经过阐明利害、沟通说理,李某四同意以保险相抵,法官依法扣划相应数额保险现金价值。
多管“闲事”的法官
案件已执行完毕,但拿到赡养费的王某却仍然愁眉紧皱:四个孩子大多处于中年、负担繁重,难以每日居家照料,后续养老何去何从。
理解老人担忧的法官并没有就案办案,结案了之,而是“管起了闲事”,主动联系王某及其子女了解双方诉求和未来打算。在综合考虑双方意见后,法官提出了王某可否入住养老院的建议,双方一致赞同。此后的几天,法官主动联系并实地查看对比了多家养老院,最终综合老人及其子女的意见,选择了一家离家较近、服务较好、收费合理的养老院,四个子女也都同意每月支付300元用于养老,并定期看望老人。至此,老人的养老问题得以解决。
“真的太谢谢你了,法官!”王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紧锁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来。法官笑着挥手道别,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有时候案子履行完毕并不是真正的结束,案件当事人更长远的担忧和困扰,更需要关注。”这是夏巍和身边同事讨论案件时常常提到的一句话。
人民法官为人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司法实践中有时多一些换位思考,多费一些“闲心”,多管一些“闲事”,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